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K16优化研究结果 | 第14页 |
1.2.2 我国高速及焊接构架式转向架研究结果 | 第14-16页 |
1.2.3 世界各国构架式货车转向架 | 第16-17页 |
1.2.4 转向架构架强度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选题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18-19页 |
1.3.1 目的 | 第18页 |
1.3.2 内容及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ZCZ1型转向架的技术特点 | 第19-24页 |
2.1 ZCZ1型转向架 | 第19页 |
2.2 ZCZ1型转向架结构特点 | 第19-22页 |
2.2.1 整体构架 | 第20页 |
2.2.2 轮对、弹簧、均衡装置 | 第20-21页 |
2.2.3 基础制动装置 | 第21页 |
2.2.4 斜楔 | 第21-22页 |
2.2.5 油漆与标记 | 第22页 |
2.3 主要性能参数 | 第22页 |
2.4 K16矿石车运行条件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ZCZ1型转向架常见故障类型 | 第24-31页 |
3.1 构架裂纹 | 第24页 |
3.2 均衡梁导框焊缝裂纹 | 第24-25页 |
3.3 轴箱磨耗故障 | 第25页 |
3.4 中位中拉杆磨轴 | 第25-29页 |
3.5 基础制动装置缓解不良 | 第29页 |
3.6 均衡梁连接销上开口销折断 | 第29页 |
3.7 车轮踏面磨耗 | 第29-30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ZCZ1型转向架零部件优化设计及强度分析 | 第31-56页 |
4.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 第31-33页 |
4.2 有限单元法的分析步骤 | 第33-34页 |
4.2.1 有限元分析过程与实施环节 | 第33页 |
4.2.2 有限元软件分析三步曲 | 第33页 |
4.2.3 ANSYS分析过程中包含七个主要的步骤 | 第33-34页 |
4.3 ANSYS简介 | 第34-35页 |
4.4 ZCZ1型转向架作用载荷及载荷工况 | 第35-36页 |
4.4.1 载荷确定依据 | 第35-36页 |
4.4.2 作用载荷 | 第36页 |
4.4.3 主要运营载荷及工况 | 第36页 |
4.5 构架优化设计及强度分析 | 第36-45页 |
4.5.1 优化后构架有限元模型 | 第37页 |
4.5.2 构架工况分析及基本载荷 | 第37-39页 |
4.5.3 构架强度评价标准及方法 | 第39页 |
4.5.4 构架强度计算结果 | 第39-45页 |
4.6 均衡梁导框优化设计及强度分析 | 第45-47页 |
4.6.1 均衡梁导框有限元模型 | 第45页 |
4.6.2 均衡梁导框工况分析及基本载荷 | 第45页 |
4.6.3 应力计算结果 | 第45-46页 |
4.6.4 均衡梁导框强度分析 | 第46-47页 |
4.7 制动力不均及中位中拉杆磨轴故障原因分析及优化设计 | 第47-51页 |
4.7.1 原因分析 | 第47-48页 |
4.7.2 中位中拉杆有限元模型 | 第48页 |
4.7.3 中位中拉杆工况分析及基本载荷 | 第48-49页 |
4.7.4 应力计算结果 | 第49页 |
4.7.5 中位中拉杆强度分析 | 第49-51页 |
4.8 轴箱优化设计及强度分析 | 第51-52页 |
4.9 基础制动装置缓解不良故障原因分析及优化设计 | 第52-54页 |
4.10 车轮踏面磨耗严重故障原因分析及改进 | 第54页 |
4.11 均衡梁连接销上开口销折断故障原因分析及改进 | 第54-55页 |
4.12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运用考验及试运行 | 第56-59页 |
5.1 运行考验基本情况 | 第56页 |
5.2 运用质量对比分析 | 第56-57页 |
5.2.1 转向架运用质量分析 | 第56-57页 |
5.2.2 上下旁承间隙分析 | 第57页 |
5.2.3 轮对运用质量分析 | 第57页 |
5.3 试验结论 | 第57-58页 |
5.4 相关建议措施 | 第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ZCZ1型转向架检修和运用管理相关建议 | 第59-62页 |
6.1 加强运用检查方面的建议及要求 | 第59页 |
6.2 加强配件焊修方面的建议及要求 | 第59页 |
6.3 加强检修质量方面的建议及要求 | 第59-60页 |
6.4 加强技术管理方面的建议及要求 | 第60-6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