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概况 | 第13-14页 |
1.1.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概念 | 第13页 |
1.1.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功能性与重要性 | 第13-14页 |
1.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2.1 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3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1.3 青岛市再生水利用的现状 | 第18-19页 |
1.3.1 青岛市再生水处理能力和利用现状 | 第18页 |
1.3.2 青岛市再生水利用发展规划 | 第18-19页 |
1.4 化学氧化法除锰概述 | 第19-21页 |
1.4.1 高锰酸钾氧化法 | 第19-20页 |
1.4.2 二氧化氯氧化法 | 第20页 |
1.4.3 臭氧氧化法 | 第20-21页 |
第2章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 第21-25页 |
2.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5页 |
2.2.1 研究内容与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2.2.2 取样及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第3章 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调查分析 | 第25-46页 |
3.1 青岛市市内主要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再生能力概况 | 第25-26页 |
3.2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26-44页 |
3.2.1 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现状分析结果 | 第26-38页 |
3.2.2 各污水处理厂尾水直接回用潜力分析 | 第38-43页 |
3.2.3 污水处理厂尾水生物监测指标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43-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化学氧化法除锰试验研究 | 第46-75页 |
4.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46-47页 |
4.1.1 试验水样 | 第46页 |
4.1.2 试验药品 | 第46-47页 |
4.1.3 试验方法 | 第47页 |
4.2 次氯酸钠氧化除锰的效果研究 | 第47-58页 |
4.2.1 次氯酸钠氧化除锰原理 | 第48-49页 |
4.2.2 pH值对次氯酸钠除锰效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3 温度对次氯酸钠除锰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4.2.4 次氯酸钠投加量对除锰效果的影响 | 第51-54页 |
4.2.5 反应时间对次氯酸钠除锰效果的影响 | 第54-57页 |
4.2.6 次氯酸钠投加量与污水中初始锰浓度的定量反应关系 | 第57-58页 |
4.3 高锰酸钾氧化除锰的效果研究 | 第58-65页 |
4.3.1 高锰酸钾氧化除锰原理 | 第58页 |
4.3.2 pH值对高锰酸钾除锰效果的影响 | 第58-59页 |
4.3.3 温度对高锰酸钾除锰效果的影响 | 第59-60页 |
4.3.4 高锰酸钾投加量对除锰效果的影响 | 第60-63页 |
4.3.5 反应时间对高锰酸钾除锰效果的影响 | 第63-64页 |
4.3.6 高锰酸钾投加量与污水中初始锰浓度的定量反应关系 | 第64-65页 |
4.4 PAC混凝沉淀对化学氧化法除锰氧化产物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65-73页 |
4.4.1 次氯酸钠氧化/PAC混凝沉淀对锰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65-69页 |
4.4.2 高锰酸钾/PAC混凝沉淀对锰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69-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76页 |
5.2 建议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