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净水工程(给水处理)论文

不同性质的活性炭对超滤膜不可逆污染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27页
    1.1 超滤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发展第11-14页
        1.1.1 超滤膜的分类及特性第11-12页
        1.1.2 超滤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第12-13页
        1.1.3 超滤膜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第13-14页
    1.2 超滤膜污染及控制研究进展第14-16页
        1.2.1 主要膜污染物第14-15页
        1.2.2 膜污染机理第15-16页
    1.3 膜污染控制技术第16-20页
        1.3.1 膜材料性能的改善第17页
        1.3.2 组合工艺应用第17-19页
        1.3.3 运行参数优化第19-20页
    1.4 活性炭超滤膜组合工艺第20-23页
        1.4.1 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类型第20-22页
        1.4.2 膜污染影响效果第22-23页
    1.5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第23-27页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3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1.5.3 技术路线第24-27页
第2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第27-37页
    2.1 实验材料第27-29页
        2.1.1 超滤膜材料第27页
        2.1.2 试验试剂第27-28页
        2.1.3 试验用水第28-29页
        2.1.4 活性炭第29页
    2.2 试验方法第29-32页
        2.2.1 活性炭吸附试验第29页
        2.2.2 活性炭性质测定试验第29-30页
        2.2.3 浸没式中空纤维超滤膜小试试验第30-31页
        2.2.4 炭泥回流-超滤中试试验第31-32页
    2.3 水质分析方法第32-35页
        2.3.1 常规水质检测第32-33页
        2.3.2 分子量分布测定第33页
        2.3.3 亲疏水性分级第33-34页
        2.3.4 荧光光谱扫描第34-35页
    2.4 不可逆膜污染物及污染表征第35-37页
第3章 东江水中不可逆膜污染物成分分析第37-43页
    3.1 超滤进、出水亲疏水性分析第37-38页
    3.2 超滤进、出水及膜洗脱液三维荧光光谱第38-39页
    3.3 超滤进、出水及膜洗脱液分子量分布第39-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活性炭吸附特性研究第43-53页
    4.1 活性炭表面性质分析第43-45页
    4.2 活性炭对典型有机物的吸附性能第45-46页
    4.3 活性炭对天然水体的吸附性能研究第46-51页
        4.3.1 活性炭对总有机物的去除情况第46-48页
        4.3.2 吸附前后原水溶液荧光光谱分析第48-49页
        4.3.3 吸附前后原水溶液分子量分布分析第49-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5章 活性炭吸附前处理对中空纤维超滤膜不可逆污染的影响第53-63页
    5.1 活性炭对地表水引起的不可逆膜污染控制第53-56页
    5.2 活性炭性质、吸附效果与控制膜污染的关系第56-57页
    5.3 低通量短流程炭泥回流-超滤中试试验第57-60页
        5.3.1 活性炭预处理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第58页
        5.3.2 活性炭预处理对超滤膜不可逆污染的控制效果第58-60页
    5.4 本章小结第60-63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63-67页
    6.1 结论第63-64页
    6.2 建议第64-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工作第73-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旱地土壤氮循环过程及新型氮循环微生物的分布与活性
下一篇:青岛市典型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潜力分析及水质提升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