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二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第三节 论文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洛阳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开展情况 | 第15-21页 |
第一节 开发多样化的普惠金融信贷产品 | 第15-18页 |
一 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 | 第16-17页 |
二 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企业联保融资业务 | 第17页 |
三 开展“众筹贷”和“税银贷”业务 | 第17-18页 |
四 面向小微女性企业家提供资金支持 | 第18页 |
五 对下岗人员再就业进行小额担保贷款 | 第18页 |
第二节 开展社区银行建设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构建网络金融服务平台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洛阳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情况实证分析 | 第21-29页 |
第一节 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 第21页 |
第二节 银行业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遵循的原则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指标与数据选取 | 第22-24页 |
第四节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4-27页 |
第五节 洛阳银行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计算结果 | 第27-28页 |
第六节 洛阳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水平评价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洛阳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9-33页 |
第一节 洛阳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一 金融服务的普及性不高 | 第29页 |
二 电子银行推广速度较慢 | 第29-30页 |
三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较高 | 第30页 |
四 支农力度低 | 第30页 |
第二节 制约洛阳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成因分析 | 第30-33页 |
一 信息不对称导致风险高 | 第30-31页 |
二 抵押担保难和创新机制不完善 | 第31-32页 |
三 农村和小微企业群体信用建设滞后 | 第32页 |
四 普惠金融业务成本、风险和收益不均衡 | 第32-33页 |
第五章 国内外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经验与启示 | 第33-42页 |
第一节 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经验与启示 | 第33-36页 |
一 邮储银行银政合作促普惠金融业务发展 | 第33-34页 |
二 建设银行运用大数据技术服务小微企业 | 第34-35页 |
三 国内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启示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国外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经验与启示 | 第36-42页 |
一 美国社区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经验 | 第36-37页 |
二 孟加拉乡村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经验 | 第37-38页 |
三 玻利维亚阳光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经验 | 第38-39页 |
四 印度尼西亚乡村信贷模式 | 第39页 |
五 国外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启示 | 第39-42页 |
第六章 促进洛阳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2-47页 |
第一节 成立信保基金以解决抵押担保难问题 | 第42页 |
第二节 以灵活的组织形式提高普惠金融的普及性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风险防控体系 | 第43-44页 |
第四节 从负债资产端共同入手以解决成本收益不匹配问题 | 第44-45页 |
第五节 大力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 第45页 |
第六节 做好综合服务以提升发展普惠金融的整体能力 | 第45-4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个人简历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