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8-22页 |
(一)选题的来源及意义 | 第8-10页 |
1.选题的来源 | 第8-9页 |
2.理论意义 | 第9页 |
3.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7-18页 |
2.比较研究法 | 第18页 |
3.历史研究法 | 第18页 |
4.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法 | 第18页 |
(四)研究创新 | 第18-19页 |
(五)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9-22页 |
1.民主政治 | 第19-20页 |
2.自由民主主义 | 第20页 |
3.无产阶级民主 | 第20-21页 |
4.大众民主 | 第21-22页 |
一、陈独秀生平简介及其学术造诣 | 第22-24页 |
(一)陈独秀的生平简介 | 第22-23页 |
(二)陈独秀的学术造诣 | 第23-24页 |
二、陈独秀民主政治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 第24-37页 |
(一)陈独秀民主政治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 第24-28页 |
1.西方民主理论的影响 | 第24页 |
2.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 第24-27页 |
3.托派主义思想的影响 | 第27-28页 |
(二)陈独秀民主政治思想形成过程 | 第28-37页 |
1.改良民主 | 第28-29页 |
2.自由民主 | 第29-31页 |
3.无产阶级民主 | 第31-34页 |
4.大众民主 | 第34-37页 |
三、陈独秀民主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7-45页 |
(一)主要价值——自由和人权 | 第37-39页 |
(二)核心内容——大众民主 | 第39-41页 |
(三)基本形式——代议民主 | 第41-42页 |
(四)主要动力——阶级和经济的发展 | 第42-43页 |
(五)运动方式——以“中间斗争”为主 | 第43-45页 |
四、对陈独秀民主政治思想的评价 | 第45-54页 |
(一)陈独秀民主政治思想的局限 | 第45-46页 |
1.以“中间斗争”为主思想存在局限性 | 第45-46页 |
2.大众民主思想存在局限性 | 第46页 |
(二)陈独秀民主政治思想的贡献 | 第46-50页 |
1.在反封建专制和个人独裁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 第46-48页 |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第48页 |
3.在倡导民主政治建设作出重要理论贡献 | 第48-49页 |
4.对推动当前中国政治民主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第49-50页 |
(三)陈独秀民主政治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50-54页 |
1.必须保障人权坚守自由 | 第50-51页 |
2.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第51页 |
3.必须重视民主政治建设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注释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