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干扰对齐的异构网络干扰管理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符号对照表 | 第13-14页 |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4-1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4页 |
| ·选题缘由和意义 | 第18-26页 |
| ·异构网络的形成及其干扰问题 | 第18-21页 |
| ·干扰对齐技术介绍 | 第21-26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面临挑战 | 第26-31页 |
| ·异构网络干扰对齐技术研究 | 第26-29页 |
| ·联合干扰管理技术 | 第29-30页 |
| ·干扰对齐的反馈开销 | 第30-31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31-34页 |
| 第二章 部分连通异构网络的下行干扰对齐技术 | 第34-64页 |
| ·引言 | 第34-36页 |
| ·系统模型 | 第36-38页 |
| ·两阶段干扰对齐 | 第38-53页 |
| ·干扰对齐可行性条件 | 第38-41页 |
| ·两阶段干扰对齐 | 第41-44页 |
| ·宏基站所服务用户数对系统自由度的影响 | 第44-53页 |
| ·推广到一般场景 | 第53-56页 |
| ·宏基站服务一个用户的情况 | 第53-55页 |
| ·宏基站服务多个用户的情况 | 第55-56页 |
| ·性能仿真 | 第56-62页 |
| ·理想部分连通网络场景下的性能仿真 | 第56-59页 |
| ·实际异构网络场景下的性能仿真 | 第59-62页 |
| ·总结 | 第62-64页 |
| 第三章 基于干扰对齐和干扰避免的联合干扰管理技术 | 第64-88页 |
| ·引言 | 第64-65页 |
| ·系统模型 | 第65-66页 |
| ·干扰对齐与干扰避免方案 | 第66-74页 |
| ·两阶段干扰对齐方案 | 第66-68页 |
| ·干扰避免方案 | 第68-73页 |
| ·复杂度分析 | 第73-74页 |
| ·方案的实施过程及信息交互 | 第74页 |
| ·性能仿真 | 第74-82页 |
| ·总结 | 第82-84页 |
| 附录A | 第84-86页 |
| 附录B | 第86-88页 |
| 第四章 异构网络中的干扰对齐与消除技术 | 第88-120页 |
| ·引言 | 第88-89页 |
| ·异构网络上行干扰对齐与消除方案 | 第89-107页 |
| ·系统模型 | 第89-90页 |
| ·建立有向冲突图 | 第90-91页 |
| ·干扰对齐与消除方案设计 | 第91-95页 |
| ·预编码向量设计 | 第95-96页 |
| ·干扰对齐与消除方案的可行性 | 第96-99页 |
| ·最优干扰对齐与消除方案 | 第99-100页 |
| ·性能仿真 | 第100-107页 |
| ·机会干扰对齐与消除技术 | 第107-119页 |
| ·系统模型 | 第107-109页 |
| ·方案设计 | 第109-114页 |
| ·复杂度分析 | 第114-115页 |
| ·性能仿真 | 第115-119页 |
| ·总结 | 第119-120页 |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20-122页 |
| ·研究结论 | 第120-121页 |
| ·研究展望 | 第121-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2-130页 |
| 致谢 | 第130-132页 |
| 作者简介 | 第132-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