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8页 |
一、 作家成长的文化氛围 | 第10-16页 |
(一)、家庭出身与经历 | 第10-11页 |
(二)、地域流转与文化 | 第11-13页 |
(三)、西方文学的影响 | 第13-15页 |
(四)、专业作家的浸润 | 第15-16页 |
二、“文化”与“传统”的概念 | 第16-18页 |
(一)、“文化”的渊源与内涵 | 第16-17页 |
(二)、“传统”的含义与发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铁凝创作与中国儒家文化 | 第18-27页 |
一、儒家文化 | 第18-20页 |
(一)、儒家文化的流变 | 第18-20页 |
(二)、儒家文化的精神核心 | 第20页 |
二、儒家文化与铁凝创作的联系 | 第20-27页 |
(一)、仁义精神与“仁者爱人” | 第21-23页 |
(二)、气节操守与“浩然正气” | 第23-25页 |
(三)、理想主义人格与“内圣外王” | 第25-27页 |
第二章 铁凝创作与中国道家文化 | 第27-36页 |
一、道家文化 | 第27-29页 |
(一)、道家文化的流变 | 第27-29页 |
(二)、道家文化的精神核心 | 第29页 |
二、道家文化与铁凝创作的联系 | 第29-36页 |
(一)、尚朴精神与“返朴归真” | 第30-32页 |
(二)、中和境界与“道法自然” | 第32-34页 |
(三)、宽容品质与“上善若水” | 第34-36页 |
第三章 铁凝创作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 第36-41页 |
一、借助文化的来路 | 第36-38页 |
二、文化援引的契机 | 第38页 |
三、文学创作的不足 | 第38-39页 |
四、文化传承的意义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