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县核桃黑斑病与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治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核桃黑斑病和炭疽病 | 第11-12页 |
·核桃黑斑病 | 第11页 |
·核桃炭疽病 | 第11-12页 |
·核桃病害防治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核桃黑斑病防治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核桃炭疽病防治研究进展 | 第13页 |
·植物病害病原菌鉴 | 第13-14页 |
·表形鉴定法 | 第13页 |
·分子遗传学鉴定 | 第13-14页 |
·核桃病害防治方法 | 第14-15页 |
·休眠期的防治 | 第14页 |
·生长期的防治 | 第14页 |
·幼果期防治 | 第14-15页 |
·果实膨大后防治 | 第15页 |
·采收前防治 | 第15页 |
·杀菌剂的应用 | 第15-16页 |
·杀菌剂灭菌方式 | 第15页 |
·常用杀菌剂 | 第15-16页 |
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3 研究内容 | 第17-2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病害危害的田间调查 | 第18-19页 |
·调查地点 | 第18页 |
·调查方法 | 第18-19页 |
·病原菌分离及纯化 | 第19-20页 |
·病原分离的寄主植物材料 | 第19-20页 |
·试验用分离培养基 | 第20页 |
·病原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 第20页 |
·病原菌鉴定 | 第20-25页 |
·病菌形态特征鉴定 | 第20-21页 |
·病菌分子学鉴定 | 第21-25页 |
·致病性测定试验 | 第25页 |
·田间药效试验 | 第25-27页 |
·试验园概况 | 第25-26页 |
·药剂及浓度设置 | 第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7-50页 |
·核桃黑斑病和炭疽病危害的田间调查结果 | 第27-28页 |
·核桃黑斑病与炭疽病发病症状 | 第28-30页 |
·核桃黑斑病发病症状 | 第28-29页 |
·核桃炭疽病发病症状 | 第29-30页 |
·病原菌分离鉴定 | 第30-43页 |
·泛菌属细菌 | 第30-33页 |
·刺盘孢属 | 第33-37页 |
·节菱孢菌属 | 第37-39页 |
·禾谷镰刀菌属 | 第39-41页 |
·间座壳属 | 第41-43页 |
·核桃病害发病情况 | 第43-44页 |
·核桃炭疽病发病动态 | 第43页 |
·核桃黑斑病发病动态 | 第43-44页 |
·混合杀菌剂的防治效果 | 第44-50页 |
·杀菌剂对核桃炭疽病防治效果 | 第44-47页 |
·杀菌剂对核桃黑斑病防治效果 | 第47-49页 |
·施用杀菌剂后核桃产量变化 | 第49-50页 |
5 讨论 | 第50-55页 |
·核桃病害的危害 | 第50-51页 |
·关于石棉核桃病害病原鉴定 | 第51-52页 |
·关于石棉县核桃病害发病情况 | 第52-53页 |
·关于混合杀菌剂对核桃病害的防治效果 | 第53-55页 |
6 结论 | 第55-57页 |
·石棉县核桃黑斑病和炭疽病在核桃生长期发病情况 | 第55页 |
·石棉县核桃黑斑病和炭疽病病原菌鉴定 | 第55页 |
·混合杀菌剂对核桃黑斑病和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