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自组织网络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0-11页 |
2 相关基础介绍 | 第11-22页 |
·车载自组织网络简介 | 第11-14页 |
·车载网络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车载网络的体系结构 | 第12-13页 |
·车载网络的特点 | 第13-14页 |
·802.11p协议 | 第14-16页 |
·激励机制相关介绍 | 第16-22页 |
·基于信誉值的激励机制 | 第16-18页 |
·基于博弈理论的激励机制 | 第18-19页 |
·基于支付的激励机制 | 第19-20页 |
·基于主观态度影响的激励机制 | 第20页 |
·激励机制相关介绍总结 | 第20-22页 |
3 基于节点活跃度的激励机制 | 第22-30页 |
·术语介绍 | 第22-25页 |
·自私性 | 第22页 |
·车辆节点转发概率 | 第22-23页 |
·车辆节点状态 | 第23-24页 |
·锚节点 | 第24-25页 |
·激励机制算法设计 | 第25-30页 |
·车辆节点的转发能力 | 第25-26页 |
·惩罚时间 | 第26页 |
·激励机制方案 | 第26-30页 |
4 性能分析及实验仿真 | 第30-50页 |
·性能分析 | 第30-42页 |
·吞吐比率 | 第30-37页 |
·时延 | 第37-42页 |
·仿真工具 | 第42-48页 |
·OpenStreetMap地图工具 | 第42-43页 |
·SUMO车辆移动模型工具 | 第43-46页 |
·Network Simulator网络仿真工具 | 第46-48页 |
·GNUPLOT工具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