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本文部分缩写词的中英文对照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1 凹土的结构及特性 | 第14-15页 |
·吸附性 | 第14页 |
·离子交换性 | 第14-15页 |
·吸水性 | 第15页 |
2 黄曲霉毒素 | 第15-17页 |
·黄曲霉毒素的来源 | 第15页 |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 第15-16页 |
·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 第16页 |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种类及应用 | 第16-17页 |
·酵母细胞壁 | 第16页 |
·水合铝硅酸盐类物质 | 第16-17页 |
·膨润土 | 第17页 |
3 凹土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改善动物生产性能 | 第17-18页 |
·有效吸附毒素 | 第18页 |
·改善畜禽生长环境 | 第18页 |
·有效抗菌剂 | 第18-19页 |
·提高棉、菜籽饼粕的利用率 | 第19页 |
·缓释非蛋白氮 | 第19页 |
·饲料粘结剂与饲料载体 | 第19页 |
4.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9-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8页 |
试验研究 | 第28-56页 |
试验一 凹土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 | 第28-4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8-31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试验方案 | 第28-30页 |
·试验分组设计 | 第28-29页 |
·人工瘤胃培养液制备 | 第29页 |
·体外发酵 | 第29-30页 |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30页 |
·产气量测定 | 第30页 |
·pH值测定 | 第30页 |
·乳酸测定 | 第30页 |
·NH3-N浓度测定 | 第30页 |
·菌体蛋白测定 | 第30页 |
·VFA浓度测定 | 第30页 |
·Mg~(2+)测定 | 第30页 |
·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31-35页 |
·凹土对VFA浓度的影响 | 第31-33页 |
·凹土对pH和乳酸的影响 | 第33页 |
·凹土对氨氮浓度和菌体蛋白的影响 | 第33-34页 |
·凹土对镁离子的影响 | 第34-35页 |
·凹土对产气量的影响 | 第35页 |
3 讨论 | 第35-37页 |
·凹土对VFA浓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凹土对pH和乳酸的影响 | 第36页 |
·凹土对氨氮浓度和菌体蛋白的影响 | 第36-37页 |
·凹土对镁离子的影响 | 第37页 |
·凹土对产气量的影响 | 第37页 |
4 小结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试验二 凹土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影响 | 第40-4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0-41页 |
·试验时间和地点 | 第40页 |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试验设计和饲养管理 | 第40-41页 |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41页 |
·测定指标 | 第41页 |
·测定方法 | 第41页 |
·数据处理 | 第41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41-43页 |
·凹土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凹土对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影响 | 第42-43页 |
3 讨论 | 第43-44页 |
·凹土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凹土对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影响 | 第44页 |
4 小结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试验三 凹土对奶牛血清指标的影响 | 第48-5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8页 |
·试验时间和地点同试验二 | 第48页 |
·试验材料同试验二 | 第48页 |
·试验设计和饲养管理同试验二 | 第48页 |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48页 |
·测定指标 | 第48页 |
·测定方法 | 第48页 |
·数据处理 | 第48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48-51页 |
·凹土对奶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8-50页 |
·凹土对奶牛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第50-51页 |
·凹土对奶牛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第51页 |
3 讨论 | 第51-53页 |
·凹土对奶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51-52页 |
·凹土对奶牛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第52-53页 |
·凹土对奶牛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第53页 |
4 小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全文结论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就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