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纤维素 | 第12页 |
·食用菌菌糠的综合开发利用 | 第12-15页 |
·食用菌菌糠的营养价值 | 第12-13页 |
·食用菌菌糠的综合开发利用途径 | 第13-15页 |
·纤维素酶的来源和应用 | 第15-19页 |
·纤维素酶的分子结构与作用机理 | 第15页 |
·纤维素酶的来源 | 第15-17页 |
·纤维素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饲料口感改良 | 第18页 |
·纺织业加工 | 第18-19页 |
·其他方面应用 | 第19页 |
·产纤维素酶菌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产纤维素酶菌的筛选 | 第19页 |
·影响产纤维素酶菌产酶的因素 | 第19-20页 |
·产纤维素酶菌的诱变方法 | 第20-2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1-24页 |
2 平菇和杏鲍菇两种菌糠的营养价值分析 | 第24-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供试材料与培养方法 | 第24-25页 |
·试验设计 | 第25页 |
·测定方法 | 第25-27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平菇菌糠及杏鲍菇菌糠基本营养成分 | 第27-28页 |
·平菇菌糠及杏鲍菇菌糠元素含量 | 第28页 |
·产CMCase菌株对菌糠的降解作用 | 第28-29页 |
·讨论 | 第29-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3 产纤维素酶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 第31-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4页 |
·供试材料 | 第31-32页 |
·培养方法 | 第32页 |
·试验设计 | 第32-33页 |
·测定方法 | 第33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3页 |
·菌株的初步鉴定 | 第33-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0页 |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初步鉴定和活性比较 | 第34-36页 |
·目的菌株产CMCase条件的优化 | 第36-40页 |
·讨论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4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诱变 | 第42-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供试材料 | 第43页 |
·培养方法 | 第43-44页 |
·试验设计 | 第44页 |
·测定方法 | 第44-45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1页 |
·诱变的最佳时间 | 第45-46页 |
·诱变菌株纤维素酶酶活力的测定 | 第46-50页 |
·诱变高酶活力菌株对菌糠的降解作用 | 第50-51页 |
·讨论 | 第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5 产纤维素酶菌株与专用降解粗纤维菌、秸秆菌剂降解菌糠的效果对比 | 第53-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供试材料 | 第53-54页 |
·培养方法 | 第54页 |
·试验设计 | 第54页 |
·测定方法 | 第54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讨论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6 产纤维素酶菌株对菌糠的降解适用条件及降解后菌糠糖含量的研究 | 第58-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供试材料 | 第58页 |
·培养方法 | 第58-59页 |
·试验设计 | 第59页 |
·测定方法 | 第59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9-6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0-63页 |
·产纤维素酶菌株对菌糠的降解适用条件的研究 | 第60-62页 |
·产纤维素酶菌株降解后菌糠糖含量的研究 | 第62-63页 |
·讨论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7 总结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