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碳量子点概述 | 第13页 |
·合成方法 | 第13-15页 |
·自上而下法 | 第13-14页 |
·自下而上法 | 第14-15页 |
·碳量子点的表面钝化和功能化 | 第15-16页 |
·表面钝化 | 第15页 |
·表面功能化 | 第15-16页 |
·碳量子点的荧光性质 | 第16-19页 |
·来自于共轭p-区域能带转移的荧光发射 | 第16页 |
·缺陷衍生起源的荧光发射 | 第16-17页 |
·碳量子点的可调荧光发射 | 第17-18页 |
·上转换荧光 | 第18-19页 |
·碳点的应用 | 第19-25页 |
·化学传感 | 第19-21页 |
·生物传感 | 第21-23页 |
·生物成像 | 第23-24页 |
·纳米医疗 | 第24-25页 |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5-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3页 |
第二章 基于碳量子点纳米自组装的可逆荧光开关检测PPi | 第33-51页 |
·前言 | 第33-35页 |
·实验部分 | 第35-38页 |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实验试剂 | 第35-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7页 |
·碳量子点的合成和表征 | 第38-41页 |
·基于碳量子点构建和评估纳米开关 | 第41-43页 |
·基于碳量子点和Ce~(3+)定量检测焦磷酸根 | 第43-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第三章 基于碳量子点检测ALP的两种方法 | 第51-79页 |
·前言 | 第51-54页 |
·基于PPi的ALP检测 | 第54-62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2页 |
·基于ATP的ALP检测 | 第62-74页 |
·实验部分 | 第62-6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4-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第四章 基于碳量子点纳米自组装的可逆荧光开关检测ACP的活性 | 第79-96页 |
·前言 | 第79-80页 |
·实验部分 | 第80-83页 |
·实验试剂 | 第80-81页 |
·实验方法 | 第81-8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3-91页 |
·基于荧光碳量子点纳米开关检测ACP活性的原理 | 第83-84页 |
·基于碳量子点纳米开关的ACP活性检测策略的评价 | 第84-87页 |
·基于碳量子点纳米开关定量检测PPi | 第87-89页 |
·荧光法实时检测ACP活性 | 第89-91页 |
·结论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第五章 基于碳量子点荧光法检测AChE活性和抑制剂筛选 | 第96-113页 |
·前言 | 第96-98页 |
·实验部分 | 第98-99页 |
·实验试剂 | 第98页 |
·实验方法 | 第98-9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9-108页 |
·基于碳量子点的AChE活性检测及抑制剂筛选原理 | 第100-101页 |
·Cu~(2+)猝灭碳量子点荧光及硫代胆碱使荧光恢复 | 第101-103页 |
·基于碳量子点荧光法检测AChE | 第103-107页 |
·AChE抑制剂筛选 | 第107-108页 |
·结论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3页 |
第六章 多巴胺功能化碳量子点检测TYR活性和抑制剂筛选 | 第113-138页 |
·前言 | 第113-114页 |
·实验部分 | 第114-117页 |
·实验试剂 | 第114-115页 |
·实验方法 | 第115-11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7-134页 |
·基于多巴胺-碳量子点的TYR活性检测原理 | 第117-119页 |
·多巴胺-碳量子点的合成与表征 | 第119-123页 |
·基于多巴胺-碳量子点检测TYR活性策略评估 | 第123-125页 |
·荧光法实时监测TYR活性 | 第125-129页 |
·TYR的抑制剂筛选 | 第129-130页 |
·细胞毒性测试和细胞内传感 | 第130-134页 |
·结论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38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38-139页 |
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9-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