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表径流影响的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量影响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影响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6-20页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16-18页 |
·地理位置 | 第16页 |
·地形地貌 | 第16-17页 |
·气候条件 | 第17页 |
·水文条件 | 第17页 |
·土壤条件 | 第17-18页 |
·社会经济环境概况 | 第18-20页 |
·人口情况 | 第18页 |
·社会经济情况 | 第18-20页 |
第3章 数据收集与数据处理 | 第20-25页 |
·数据收集 | 第20页 |
·遥感数据收集 | 第20页 |
·其他数据收集 | 第20页 |
·遥感数据处理 | 第20-25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20-21页 |
·解译标志建立 | 第21-23页 |
·遥感影像分类 | 第23页 |
·分类精度评价 | 第23页 |
·分类后处理 | 第23-25页 |
第4章 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 第25-37页 |
·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 | 第25-30页 |
·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 | 第25-27页 |
·土地利用变化幅度 | 第27-28页 |
·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 | 第28-30页 |
·土地利用的程度变化 | 第30-31页 |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 第30页 |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变化率 | 第30-31页 |
·土地利用的空间转移 | 第31-34页 |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 | 第34-36页 |
·自然因素 | 第34页 |
·人口因素 | 第34页 |
·经济因素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5章 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径流水量的影响 | 第37-46页 |
·地表径流及模型选定 | 第37页 |
·SCS-CN模型介绍 | 第37-38页 |
·SCS-CN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38-41页 |
·降水量的确定 | 第38-39页 |
·水文土壤类型的确定 | 第39-40页 |
·CN值的确定 | 第40页 |
·不同土壤前期湿润程度的CN值 | 第40-41页 |
·SCS-CN模型的应用 | 第4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6章 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径流水质的影响 | 第46-62页 |
·水质状况及变化分析 | 第46-49页 |
·水质监测断面 | 第46页 |
·水质状况及变化 | 第46-49页 |
·各尺度缓冲区划分 | 第49-51页 |
·土地利用与水质指标相关关系分析 | 第51-59页 |
·土地利用类型与DO的相关性 | 第52-53页 |
·土地利用类型与CODmn的相关性 | 第53-54页 |
·土地利用类型与BOD5的相关性 | 第54-55页 |
·土地利用类型与COD的相关性 | 第55-56页 |
·土地利用类型与NH3-N的相关性 | 第56-57页 |
·土地利用类型与TP的相关性 | 第57-58页 |
·土地利用类型与TN的相关性 | 第58-59页 |
·土地利用与水质指标回归分析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5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