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油脂加氢镍基纳米催化剂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天然油脂 | 第10-11页 |
| ·油脂加氢 | 第11-16页 |
| ·油脂加氢意义 | 第11页 |
| ·油脂加氢技术 | 第11页 |
| ·油脂加氢工艺 | 第11-13页 |
| ·油脂加氢机理 | 第13-15页 |
| ·金属镍具有催化作用的原因 | 第15-16页 |
| ·油脂加氢催化剂的现状及进展 | 第16-17页 |
| ·单元油脂加氢催化剂 | 第16页 |
| ·二元油脂加氢催化剂 | 第16页 |
| ·多元油脂加氢催化剂 | 第16-17页 |
| ·非晶态合金油脂加氢催化剂 | 第17页 |
| ·均相油脂加氢催化剂 | 第17页 |
| ·催化剂制备的典型方法及工艺流程 | 第17-20页 |
| ·沉淀法 | 第18页 |
| ·浸渍法 | 第18-19页 |
| ·共混合法 | 第19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19页 |
| ·催化剂的其他制备方法 | 第19-20页 |
| ·催化剂的发展方向及展望 | 第20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选题背景 | 第2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催化剂载体的选择及制备方法 | 第22-31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22-25页 |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2-23页 |
| ·实验试剂及材料 | 第23页 |
| ·MCM-41 分子筛载体的合成 | 第23页 |
| ·氧化铝载体的制备 | 第23-24页 |
| ·催化剂载体的选择 | 第24页 |
| ·催化剂制备方法的选择 | 第24-25页 |
| ·表征方法 | 第25页 |
| ·比表面积测定(BET) | 第25页 |
|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5页 |
| ·热分析(TG) | 第25页 |
|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25-26页 |
| ·催化剂加氢反应 | 第25页 |
| ·碘值的测定 | 第25页 |
| ·油脂加氢转化率的计算 | 第25-26页 |
| ·折光指数的测定 | 第26页 |
| ·熔点的测定 | 第26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6-30页 |
| ·纳米碳酸钙的表征 | 第26-27页 |
| ·纳米碳酸钙作载体的可行性分析 | 第27-29页 |
| ·催化剂制备方法确定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催化剂制备及加氢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31-52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31-34页 |
| ·实验试剂及材料 | 第31-32页 |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2页 |
| ·沉淀剂的选择 | 第32页 |
| ·金属盐溶液浓度的影响 | 第32页 |
| ·沉淀温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 ·环境pH值的影响 | 第33页 |
| ·镍负载量的影响 | 第33页 |
| ·搅拌速率的影响 | 第33页 |
| ·洗涤方式的影响 | 第33页 |
| ·焙烧条件的影响 | 第33-34页 |
| ·还原条件的影响 | 第34页 |
| ·催化剂表征手段 | 第34-35页 |
| ·原子吸收分析 | 第34-35页 |
|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35页 |
|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5页 |
| ·热分析(TG) | 第35页 |
| ·程序升温还原分析(TPR) | 第35页 |
|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 | 第35页 |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5页 |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35页 |
| ·催化剂制备条件的优化确定 | 第35-43页 |
| ·沉淀剂的选择及加料方式 | 第35-36页 |
| ·沉淀环境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 ·镍负载量的确定 | 第37-38页 |
| ·搅拌速度的确定 | 第38-39页 |
| ·洗涤方法的影响 | 第39页 |
| ·TG图谱分析 | 第39-40页 |
| ·焙烧条件确定 | 第40-41页 |
| ·还原条件的确定 | 第41-42页 |
| ·TPR图谱分析 | 第42-43页 |
| ·重复实验及所得催化剂表征分析 | 第43-46页 |
| ·XRF图谱分析 | 第44页 |
| ·XRD分析及TEM照片 | 第44-46页 |
| ·油脂加氢工艺条件的选择 | 第46-50页 |
| ·催化剂用量的选择 | 第46-47页 |
| ·H2压力的选择 | 第47-48页 |
| ·反应温度的选择 | 第48页 |
| ·反应时间的选择 | 第48-49页 |
| ·氢化油结构分析 | 第49-50页 |
| ·自制纳米镍基催化剂与商业进口催化剂性能对比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催化剂促进剂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2-59页 |
| ·引言 | 第52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2-53页 |
| ·实验试剂 | 第52-53页 |
| ·实验仪器 | 第53页 |
| ·表征方法 | 第53页 |
| ·金属促进剂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3-55页 |
| ·H2-TPR图谱分析 | 第55页 |
| ·XRD图谱分析 | 第55-56页 |
| ·促进剂添加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催化剂的重复利用率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 主要结论 | 第59页 |
| 展望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