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9-22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23页 |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23-25页 |
第2章 地方政府公信力基本理论 | 第25-35页 |
·地方政府公信力相关概念 | 第25-27页 |
·公信力的概念 | 第25-26页 |
·政府公信力的概念 | 第26-27页 |
·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概念 | 第27页 |
·地方政府公信力相关理论 | 第27-30页 |
·阶级冲突理论 | 第27-28页 |
·社会契约理论 | 第28页 |
·有限政府理论 | 第28-29页 |
·责任政府理论 | 第29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9-30页 |
·地方政府公信力相关内容 | 第30-34页 |
·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构成要素 | 第30-32页 |
·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基本特征 | 第32-33页 |
·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标准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现状 | 第35-41页 |
·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取得的成就 | 第35-36页 |
·政府诚信程度不断增强 | 第35-36页 |
·公共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 第36页 |
·依法行政水平逐渐提高 | 第36页 |
·政治民主化环境逐步改善 | 第36页 |
·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6-40页 |
·行政理念滞后 | 第37-38页 |
·公共服务供给乏力 | 第38页 |
·政治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 第38-39页 |
·公众政治冷漠倾向较强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1-47页 |
·行政理念倾向绩效价值缺乏伦理价值 | 第41-42页 |
·行政理念重绩效轻服务 | 第41-42页 |
·行政理念缺乏伦理价值内容 | 第42页 |
·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不完善 | 第42-43页 |
·生产制度不健全 | 第42页 |
·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 | 第42-43页 |
·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 | 第43页 |
·权力本位观念及行政行为缺乏有力监督 | 第43-44页 |
·行政人员权力本位观念较强 | 第43-44页 |
·行政人员行政行为缺乏有效监督 | 第44页 |
·公众政策认知及政策民主性程度低 | 第44-45页 |
·公众对公共政策存在认知性偏差 | 第44-45页 |
·公共政策实施缺乏有效的民主性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第5章 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47-57页 |
·提升政府现代服务理念 | 第47-49页 |
·强调服务核心价值 | 第47-48页 |
·树立伦理价值导向 | 第48-49页 |
·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制度 | 第49-50页 |
·建立多元主体的生产制度 | 第49页 |
·构建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 | 第49页 |
·建立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 | 第49-50页 |
·加强政府权力监督 | 第50-52页 |
·完善行政问责制 | 第50-51页 |
·推进政府依法行政 | 第51-52页 |
·提高公众政治参与能力 | 第52-54页 |
·培养公众的政治素质 | 第52-53页 |
·增强公共政策的民主性 | 第53-54页 |
·建设政府与公众的伦理互动机制 | 第54-56页 |
·塑造行政人员健全的行政人格 | 第54-55页 |
·培育公众合理的社会期望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1. 结论 | 第57-58页 |
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