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12-15页 |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二、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 三、操作性定义 | 第14-15页 |
|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 第15-30页 |
| 一、西医学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SP)的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 (一) SP概念及分类 | 第15页 |
| (二) SP流行病学 | 第15页 |
| (三) SP对患者的影响 | 第15-16页 |
| (四) SP发病相关因素 | 第16-18页 |
| (五) SP西医治疗现状 | 第18-21页 |
| 二、中医学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SP)的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 (一) SP病因病机 | 第21-22页 |
| (二) 辨证分型 | 第22-23页 |
| (三) SP中医治疗现状 | 第23-25页 |
| 三、中医调欲疗法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 | 第25-29页 |
| (一) 中医调欲疗法理论基础 | 第25-29页 |
| (二) 中医调欲疗法临床应用 | 第29页 |
| 四、文献总结 | 第29-30页 |
|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 | 第30-39页 |
| 一、研究类型 | 第30页 |
| 二、研究对象 | 第30-31页 |
| (一) 研究总体 | 第30页 |
| (二) 研究样本 | 第30-31页 |
| 三、样本含量估计 | 第31页 |
| 四、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 第31页 |
| 五、抽样和分组方法 | 第31-32页 |
| (一) 抽样方法 | 第31页 |
| (二) 分组方法 | 第31-32页 |
| 六、干预方案 | 第32-34页 |
| (一) 基础治疗 | 第32页 |
| (二) 试验组 | 第32-33页 |
| (三) 对照组 | 第33-34页 |
| 七、研究指标和测量工具 | 第34-35页 |
| (一) 一般情况调查表 | 第34页 |
| (二) 评价工具 | 第34-35页 |
| 八、资料收集步骤 | 第35-36页 |
| 九、统计分析方法 | 第36页 |
| 十、科研伦理原则 | 第36-37页 |
| 十一、质量控制 | 第37-38页 |
| 十二、技术路线 | 第38-39页 |
|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 第39-54页 |
|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基线资料比较 | 第39-43页 |
| (一)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 | 第39-41页 |
| (二)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症状、情绪、睡眠、生活及自我效能比较 | 第41-43页 |
| 二、干预后两组患者瘙痒症状比较 | 第43-44页 |
| 三、干预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比较 | 第44-47页 |
| 四、干预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 第47-50页 |
| 五、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 第50-52页 |
| 六、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比较 | 第52-54页 |
| 第五部分 研究讨论与结论 | 第54-62页 |
| 一、讨论 | 第54-61页 |
| (一)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第54-55页 |
| (二) 中医调欲疗法干预SP的理论基础 | 第55-57页 |
| (三) 中医调欲疗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瘙痒症状 | 第57-58页 |
| (四) 中医调欲疗法可有效改善SP患者负性情绪 | 第58-59页 |
| (五) 中医调欲疗法可有效改善SP患者睡眠质量 | 第59页 |
| (六) 中医调欲疗法可有效提高SP患者生活质量 | 第59-60页 |
| (七) 中医调欲疗法可有效提升SP患者自我效能 | 第60-61页 |
| 二、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 第六部分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62-63页 |
| 一、研究局限性 | 第62页 |
| 二、研究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 综述 | 第70-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5页 |
| 附录 | 第75-85页 |
| 附录1 | 第75-77页 |
| 附录2 | 第77-78页 |
| 附录3 | 第78-79页 |
| 附录4 | 第79-81页 |
| 附录5 | 第81-82页 |
| 附录6 | 第82-83页 |
| 附录7 | 第83-84页 |
| 附录8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8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