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智能车的结构设计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电动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2 总体设计 | 第16-21页 |
| ·电动汽车的结构特点 | 第16页 |
| ·电动汽车的总体布置方案 | 第16-18页 |
| ·电动汽车的总体设计参数 | 第18-19页 |
| ·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 | 第18页 |
| ·主要质量参数的确定 | 第18-19页 |
| ·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 | 第19页 |
| ·电动汽车的总体结构选择 | 第19-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3 驱动系统 | 第21-30页 |
| ·电机的特性分析 | 第21-22页 |
| ·驱动电机的选择 | 第22-23页 |
| ·驱动电机参数的计算 | 第23-26页 |
| ·电机功率的计算 | 第24-25页 |
| ·电机转矩和转速的设计 | 第25-26页 |
| ·驱动系统中的减速和差速的机构的设计 | 第26-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4 制动系统和悬架设计 | 第30-43页 |
| ·制动器的类型 | 第30-32页 |
| ·鼓式制动器 | 第30-31页 |
| ·盘式制动器 | 第31-32页 |
| ·制动器的参数 | 第32-39页 |
| ·主要参数的选取 | 第32-34页 |
| ·制动器的三维模型和实物 | 第34页 |
| ·制动力及其比例分配系数 | 第34-39页 |
| ·悬架系统的类型 | 第39-40页 |
| ·悬架系统参数设计 | 第40-42页 |
| ·悬架的静挠度f_c | 第40页 |
| ·悬架的动挠度f_d | 第40页 |
| ·减震器的参数选择 | 第40-41页 |
| ·减震器的三维模型和购买的实物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5 转向系统设计 | 第43-53页 |
| ·四轮转向方案的选择 | 第43-47页 |
| ·转向器的匹配设计 | 第47-52页 |
| ·转向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 第47-48页 |
| ·转向系计算载荷 | 第48-49页 |
| ·结构参数的计算 | 第49-51页 |
| ·转向横拉杆的运动分析 | 第51-52页 |
| ·转向系统的建模与实物 | 第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6 车架设计 | 第53-63页 |
| ·车架设计 | 第53-54页 |
| ·车架有限元模型 | 第54-56页 |
| ·车架结构性能的静态分析 | 第56-58页 |
| ·车架弯曲工况分析 | 第56-57页 |
| ·车架扭转工况分析 | 第57-58页 |
| ·车架模态分析 | 第58-61页 |
| ·车架加工与装配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3页 |
| ·展望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致谢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