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论文--骨骼疾病论文--下肢骨论文

基于近端硬化带比例的股骨头坏死塌陷预测及其与中医体质的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英文缩略语第14-15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5-38页
 综述一 影像学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的研究进展第15-22页
  参考文献第19-22页
 综述二 硬化带在股骨头坏死塌陷中的作用第22-32页
  参考文献第27-32页
 综述三 中医体质与股骨头坏死的研究探讨第32-38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第二部分 基础研究 股骨头坏死近端硬化带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应力分析第38-62页
 1 前言第38-39页
 2 对象及方法第39-50页
   ·数据采集第39页
   ·本研究所应用软件第39-40页
   ·技术路线图第40-41页
   ·模型构建第41-49页
     ·股骨头三维表面模型的建立及提取第41-44页
     ·弹性模量的测算第44-45页
     ·股骨头实体模型的形成第45页
     ·坏死组织及硬化带模型的建立第45-47页
     ·模型装配第47-49页
   ·力学分析第49-50页
 3 结果第50-55页
   ·不同近端硬化带比例下股骨头变形的比较第50-52页
   ·不同近端硬化带比例下股骨头应力分布的比较第52-54页
   ·不同近端硬化带比例下股骨头坏死组织接触应力的比较第54-55页
 4 讨论第55-59页
   ·股骨头坏死近端硬化带的模型构建第55-56页
   ·观察指标的选择第56-57页
   ·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力学机制及部位第57-58页
   ·硬化带与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关系第58-59页
 5 结论第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第62-87页
 研究一 近端硬化带比例预测股骨头塌陷参考值的建立第62-73页
  1 前言第62页
  2 对象与方法第62-66页
   ·研究对象第63-65页
     ·病例来源第63页
     ·诊断及分期标准第63-64页
     ·纳入标准第64页
     ·排除标准第64-65页
   ·CT扫描方法第65页
   ·近端硬化带比例测算方法第65页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第65-66页
   ·ROC曲线评价标准第66页
  3 结果第66-69页
   ·基本资料第66页
   ·两组近端硬化带比例的比较第66-67页
   ·ROC曲线的建立及近端硬化带比例参考值的选择第67-69页
  4 讨论第69-71页
  5 结论第71页
  参考文献第71-73页
 研究二 股骨头坏死近端硬化带比例与中医体质的关系研究第73-87页
  1 前言第73页
  2 对象与方法第73-77页
   ·研究总体设计第73-74页
   ·研究对象第74-77页
     ·病例来源第74页
     ·诊断标准第74-76页
     ·纳入标准第76页
     ·排除标准第76页
     ·近端硬化带比例测算方法第76-77页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第77页
  3 结果第77-81页
   ·基本资料第77页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体质分布第77-78页
   ·不同中医体质股骨头坏死近端硬化带比例的比较第78-81页
  4 讨论第81-84页
   ·中医体质与股骨头坏死发病的探讨第81-83页
   ·中医体质对股骨头坏死修复能力的影响第83-84页
  5 结论第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附录一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第87-91页
论文创新点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个人简历第93-95页
创新点查新报告第95-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开灵多组分干预脑缺血模型蛋白质网络主要模块的识别与比较
下一篇:腰椎关节不同手法的临床疗效分析和手法生物力学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