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15-17页 |
文献综述 | 第17-34页 |
(一) 模块化解构药物——疾病复杂网络 | 第17-27页 |
(二) 复杂网络的层次结构研究进展 | 第27-34页 |
第一部分 清开灵多组分治疗脑缺血药理机制研究的前期工作基础 | 第34-40页 |
前言 | 第34-3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5-36页 |
结果 | 第36-38页 |
模块划分及最小熵计算 | 第38页 |
中风和冠心病之间重叠的模块和生物学过程研究 | 第38-40页 |
第二部分 不同组分干预脑缺血的PPI网络构建及模块划分 | 第40-57页 |
前言 | 第4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0-43页 |
1 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2 单尺度网络构建 | 第41页 |
3 多尺度网络构建 | 第41-42页 |
4 模块识别 | 第42-43页 |
结果 | 第43-52页 |
1 单尺度网络构建 | 第43页 |
2 多尺度网络构建 | 第43-46页 |
3 非分层模块划分 | 第46-48页 |
4 分层模块划分 | 第48-52页 |
讨论 | 第52-56页 |
1 数据选择的效度 | 第53页 |
2 单尺度与多尺度网络构建的比较 | 第53-55页 |
3 模块划分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部分 不同组分干预脑缺血的PPI网络主要模块的识别 | 第57-110页 |
前言 | 第57-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62页 |
1 数据来源 | 第58页 |
2 模块网络构建 | 第58页 |
3 主要模块的识别 | 第58-60页 |
4 主要模块的功能富集分析 | 第60-61页 |
5 流程图 | 第61-62页 |
结果 | 第62-77页 |
1 模块网络重构 | 第62-66页 |
2 各组主要模块的识别 | 第66-76页 |
3 各组主要模块功能富集分析 | 第76-77页 |
讨论 | 第77-109页 |
1 模块网络的比较分析 | 第77-82页 |
2 候选主要模块的多方法筛选 | 第82-83页 |
3 主要模块的确定 | 第83-87页 |
4 主要模块的功能富集分析 | 第87-109页 |
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四部分 生物学实验验证 | 第110-117页 |
前言 | 第11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10-114页 |
1 实验动物 | 第110-111页 |
2 主要实验试剂和材料 | 第111页 |
3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 第111页 |
4 试剂配制 | 第111-112页 |
5 实验方法 | 第112-114页 |
6 统计学分析 | 第114页 |
结果 | 第114-115页 |
讨论 | 第115-116页 |
小结 | 第116-117页 |
结论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
个人简历 | 第145-147页 |
附表 | 第147-2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