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绪言第9-18页
 一、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第9-12页
  (一) 问题提出第9-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三、 研究思路、逻辑结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6-18页
  (一) 研究思路第16页
  (二) 逻辑结构第16-17页
  (三) 研究方法第17页
  (四) 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结构与功能第18-28页
 一、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发生语境及涵义第18-19页
 二、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第19-20页
 三、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逻辑结构第20-22页
  (一) 理论解释层面第20-21页
  (二) 价值信仰层面第21-22页
  (三) 实践操作层面第22页
 四、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第22-28页
  (一) 指导功能第22-23页
  (二) 整合功能第23-24页
  (三) 维护功能第24-25页
  (四) 批判功能第25-28页
第三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第28-40页
 一、 各种社会思潮的兴起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第28-32页
  (一) 保守自由主义的复兴促使个人主义泛滥第28-29页
  (二)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出场弱化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第29-30页
  (三) 西方民主社会主义的表象模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30-31页
  (四) 西方民主理论的泛化混淆了人们对民主的理解第31-32页
 二、 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第32-35页
  (一) 通过意识形态渗透培养亲美势力第33-34页
  (二) 通过经济制裁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第34-35页
 三、 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损害第35-37页
  (一) 难以取得共识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第35-36页
  (二) 违背社会道德和自然规律的消费主义第36-37页
 四、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模糊第37-40页
  (一) 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弱化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第37-38页
  (二) 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结果降低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可信性第38-40页
第四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困境的对策研究第40-47页
 一、 理论依托:加强理论创新,开拓新境界第40-41页
  (一) 积极引导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借鉴外来优秀成果第40页
  (二) 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国特色第40-41页
 二、 首要任务:加强党的建设第41-43页
  (一) 夯实意识形态的经济基础第42页
  (二) 建立意识形态的对话机制第42-43页
  (三) 在风云变化的国际政治格局中稳住脚跟第43页
 三、 实践途径:创新宣传方式第43-45页
  (一) 树立典型第43-44页
  (二) 创新传播技术第44页
  (三) 讲究传播艺术第44-45页
 四、 基本保障:培养高素质的主体第45-47页
  (一) 培养高素质的教育主体第45-46页
  (二) 培养高素质的受教育主体第46-47页
结束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ZJDL建设公司并购MM设计公司市场及财务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中国特色反腐倡廉机制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