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二、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一、 国外亚腐败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 国内亚腐败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亚腐败的理论概述 | 第15-23页 |
第一节 亚腐败的内涵,特点,判定标准 | 第15-19页 |
一、 亚腐败的内涵 | 第15-17页 |
二、 亚腐败的特点 | 第17-18页 |
三、 亚腐败的判定标准 | 第18-19页 |
第二节 腐败和亚腐败的区别 | 第19-21页 |
一、 从触犯刑罚的角度 | 第19-20页 |
二、 从涉及金额或财产的量角度 | 第20页 |
三、 从掌握公共权力的大小角度 | 第20页 |
四、 从人们的容忍程度角度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理论分析 | 第21-23页 |
一、 权力制约理论 | 第21页 |
二、 委托代理人理论 | 第21-22页 |
三、 经济人假设理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我国基层公务员亚腐败的表现形式 | 第23-25页 |
第一节 铺张浪费 | 第23页 |
第二节 形象工程 | 第23-24页 |
第三节 人情交往的不合理 | 第24页 |
第四节 “吃拿卡要”的行政作风 | 第24-25页 |
第四章 我国基层公务员“亚腐败”带来的危害和成因 | 第25-29页 |
第一节 我国基层公务员“亚腐败”带来的危害 | 第25-26页 |
一、 行政效率低下和行政成本升高 | 第25页 |
二、 政府公信力下降 | 第25-26页 |
三、 社会主流价值观扭曲 | 第26页 |
第二节 我国基层公务员“亚腐败”的成因 | 第26-29页 |
一、 价值观错位 | 第26-27页 |
二、 经济人行政动机 | 第27页 |
三、 “官本位”思想 | 第27-28页 |
四、 公权缺乏监督和制约 | 第28页 |
五、 社会文化的影响 | 第28-29页 |
第五章 我国基层公务员“亚腐败”防治对策 | 第29-37页 |
第一节 加强基层公务员自身建设 | 第29-30页 |
一、 加强公务员职业伦理建设 | 第29-30页 |
二、 加强公务员廉政文化教育 | 第30页 |
第二节 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中的制度建设 | 第30-34页 |
一、 加强基层公务员的“招录”,“考核”,“奖励”,“升降”制度建设 | 第30-31页 |
二、 加强基层公务员的权力体制建设 | 第31-34页 |
第三节 优化环境,净化滋生腐败的土壤 | 第34-35页 |
一、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 第34页 |
二、 建立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 第34-35页 |
三、 适当提高基层公务员工资水平 | 第35页 |
第四节 建立以社会大众“零容忍”为导向的廉政建设 | 第35-37页 |
一、 制定和规范《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和《公民检举制度》 | 第35-36页 |
二、 基层政府实行“阳光财政”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