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述评 | 第15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论文创新 | 第15-17页 |
第2章 诚信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 第17-25页 |
·诚信道德建设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要求 | 第17-19页 |
·诚信道德的秩序意义 | 第17-18页 |
·诚信道德的教化意义 | 第18页 |
·诚信道德的法治内涵 | 第18-19页 |
·诚信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 第19-21页 |
·诚信道德是人与人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 第19-20页 |
·诚信道德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 第20页 |
·诚信道德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道德基础 | 第20-21页 |
·诚信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价值观保障 | 第21-25页 |
·诚信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观念 | 第22-23页 |
·诚信是普遍奉行的商业伦理 | 第23-24页 |
·诚信道德理念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 第24-25页 |
第3章 当前中国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5-35页 |
·诚信缺失的现状 | 第25-28页 |
·行政诚信缺失 | 第25-26页 |
·企业诚信缺失 | 第26-27页 |
·公民诚信缺失 | 第27-28页 |
·诚信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28-35页 |
·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 | 第28-30页 |
·社会经济正处在转型期 | 第30-32页 |
·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 | 第32-33页 |
·诚信教育不到位 | 第33-35页 |
第4章 中西方诚信道德的比较 | 第35-46页 |
·中国诚信道德的演变及内容 | 第35-39页 |
·诚信道德的萌芽 | 第35-36页 |
·诚信道德在秦汉时期的巩固发展 | 第36-37页 |
·诚信道德在宋明两代的延伸拓展 | 第37页 |
·诚信道德在明末至清的经世致用 | 第37-38页 |
·诚信道德在新时期的与时俱进 | 第38-39页 |
·西方诚信道德的演变及内容 | 第39-42页 |
·从词源方面来看诚信道德 | 第39-40页 |
·从西方近现代诚信道德的发展来看诚信 | 第40-41页 |
·从西方近现代社会对诚信道德的诠释来看诚信 | 第41-42页 |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诚信道德的认识来看诚信 | 第42页 |
·中西方诚信道德特质比较 | 第42-46页 |
·中国传统诚信道德的特质 | 第42-43页 |
·西方诚信道德的特质 | 第43-44页 |
·中西诚信道德特质的对比分析 | 第44-46页 |
第5章 构建当代中国的诚信道德建设体系 | 第46-55页 |
·借鉴西方契约诚信,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 第46-48页 |
·借鉴西方诚信法规制度 | 第46页 |
·改变中国诚信法规缺失现状 | 第46-47页 |
·中西结合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 第47-48页 |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对社会经济转型中的诚信问题 | 第48-52页 |
·把诚信作为我们做人的根本 | 第48页 |
·把诚信作为我们学习的前提 | 第48-49页 |
·把诚信作为我们品德的基础 | 第49页 |
·把诚信作为我们交友的标准 | 第49页 |
·把诚信作为我们的处世原则和方法 | 第49-50页 |
·把诚信作为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基本原则 | 第50页 |
·把诚信作为现代企业建设的要点 | 第50-52页 |
·建立征信系统,打造现代诚信体系 | 第52-53页 |
·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53-55页 |
·加强诚信教育 | 第53页 |
·摒弃反诚信思想观念 | 第53-54页 |
·把秉持诚信道德落实到行动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