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草鱼人工感染水霉途径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引言 | 第13-18页 |
1 水霉病病原及其防治现状 | 第13-14页 |
·水霉病病原及其特征 | 第13-14页 |
·水霉病的防治现状 | 第14页 |
2 鱼类感染水霉的研究 | 第14-15页 |
·鱼类水霉病的症状及病理 | 第14页 |
·鱼类人工感染水霉的方法 | 第14-15页 |
·水霉致病机制的研究 | 第15页 |
3 壳聚糖促进伤口愈合的研究 | 第15-16页 |
4 硫酸铜对水霉抑制作用的研究 | 第16-17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第一章 水霉孢子入侵鱼体过程及方式的研究 | 第18-2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实验用鱼 | 第18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8-19页 |
·实验菌株 | 第19页 |
·水霉的培养 | 第19页 |
·草鱼人工感染水霉实验 | 第19页 |
·皮肤组织病理观察 | 第19-21页 |
·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与观察 | 第21页 |
2 结果 | 第21-25页 |
·草鱼人工感染水霉结果 | 第21-22页 |
·草鱼人工感染水霉的症状 | 第22-23页 |
·发病草鱼皮肤组织病理显微观察 | 第23-24页 |
·人工感染水霉病的草鱼表皮扫描电镜观察 | 第24-25页 |
3 讨论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壳聚糖对草鱼人工感染水霉的影响 | 第27-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实验用鱼 | 第27页 |
·实验试剂 | 第27页 |
·实验菌株 | 第27页 |
·壳聚糖对草鱼伤口愈合的影响 | 第27-28页 |
·草鱼人工感染水霉实验 | 第28页 |
·壳聚糖对水霉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28页 |
·壳聚糖对草鱼人工感染水霉实验的影响 | 第28-29页 |
·数据分析 | 第29页 |
2 实验结果 | 第29-32页 |
·壳聚糖对草鱼伤口愈合的影响 | 第29-30页 |
·壳聚糖对水霉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30-31页 |
·壳聚糖对草鱼人工感染水霉实验的影响 | 第31-32页 |
3 讨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硫酸铜对水霉菌丝及孢子形态影响的研究 | 第34-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4页 |
·实验菌株 | 第34页 |
·水霉的培养 | 第34页 |
·水霉孢子悬液的培养 | 第34-35页 |
·硫酸铜对水霉菌丝的影响实验 | 第35页 |
·硫酸铜对水霉孢子的影响实验 | 第35页 |
·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与观察 | 第35-36页 |
2 结果 | 第36-38页 |
·硫酸铜对水霉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36页 |
·硫酸铜对水霉菌丝形态的影响 | 第36-37页 |
·硫酸铜对水霉孢子形态的影响 | 第37-38页 |
3 讨论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抑制水霉孢子对草鱼人工感染水霉的影响 | 第40-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实验用鱼 | 第40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0页 |
·实验菌株 | 第40页 |
·水霉的培养 | 第40-41页 |
·水霉孢子悬液的培养 | 第41页 |
·硫酸铜对水霉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41页 |
·硫酸铜对水霉释放孢子的影响 | 第41页 |
·硫酸铜对水霉孢子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硫酸铜对草鱼人工感染水霉的影响 | 第42页 |
·数据分析 | 第42页 |
2 结果 | 第42-48页 |
·硫酸铜对水霉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42-43页 |
·硫酸铜对水霉释放孢子的影响 | 第43-46页 |
·硫酸铜对水霉孢子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硫酸铜对草鱼人工感染水霉的影响 | 第47-48页 |
3 讨论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小结 | 第49-51页 |
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49页 |
2 研究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58-59页 |
实用新型专利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