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油田红浅1井区齐古组加密调整方案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第2章 红浅1井区地质油藏特征 | 第14-33页 |
| ·油藏概况 | 第14-15页 |
| ·地理条件 | 第14页 |
| ·勘探开发简况 | 第14-15页 |
| ·地质概况 | 第15-20页 |
| ·地层及构造 | 第15-17页 |
| ·沉积特征 | 第17-20页 |
| ·储层特征 | 第20-28页 |
| ·岩矿特征 | 第20-21页 |
| ·储集空间类型 | 第21页 |
| ·孔隙结构 | 第21页 |
| ·储层四性关系及解释模型 | 第21-23页 |
| ·砂层分布特征 | 第23-24页 |
| ·油层分布特征 | 第24-25页 |
| ·孔隙度分布特征 | 第25页 |
| ·渗透率分布特征 | 第25-26页 |
| ·含油饱和度特征 | 第26-27页 |
| ·隔夹层分布特征 | 第27-28页 |
| ·储层非均质性评价 | 第28页 |
| ·油藏性质 | 第28-31页 |
| ·原油性质 | 第28-30页 |
| ·地层水性质 | 第30页 |
| ·油藏压力、温度 | 第30-31页 |
| ·油藏类型 | 第31页 |
| ·动用储量计算 | 第31-33页 |
| 第3章 注蒸汽开发效果分析 | 第33-41页 |
| ·注蒸汽开采机理 | 第33-35页 |
| ·开发简况 | 第35-36页 |
| ·开发效果评价 | 第36-40页 |
| ·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 第4章 剩余油分布及潜力分析 | 第41-47页 |
| ·物质平衡法研究平面剩余油分布 | 第41-42页 |
| ·监测资料分析剖面剩余油 | 第42-43页 |
| ·密闭取心饱和度分析 | 第43-44页 |
| ·水淹层解释 | 第44-45页 |
| ·数模研究 | 第45-47页 |
| 第5章 加密开发可行性分析 | 第47-57页 |
| ·加热半径分析 | 第47-49页 |
| ·含油饱和度分析 | 第49页 |
| ·类似油藏加密实例 | 第49-52页 |
| ·美国克恩河油田 | 第49-50页 |
|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九_1—九_5区齐古组油藏 | 第50-52页 |
| ·本区试验效果分析 | 第52-55页 |
| ·小井距先导试验效果分析 | 第52-53页 |
| ·红-2区加密试验分析 | 第53-54页 |
| ·红-1区加密开发试验 | 第54-55页 |
| ·数模研究 | 第55-57页 |
| 第6章 加密调整技术对策研究 | 第57-72页 |
| ·数模模型建立及历史拟合 | 第57-61页 |
| ·模型建立 | 第57页 |
| ·历史拟合 | 第57-59页 |
| ·饱和度场和温度场分布特征 | 第59-61页 |
| ·开发有利区的选择 | 第61页 |
| ·开发方式研究 | 第61-66页 |
| ·蒸汽吞吐 | 第62-63页 |
| ·蒸汽驱 | 第63-64页 |
| ·蒸汽吞吐转蒸汽驱条件和时机及汽驱生产方式优化 | 第64-66页 |
| ·注汽参数优选 | 第66-69页 |
| ·吞吐注汽参数 | 第66-69页 |
| ·汽驱注汽参数 | 第69页 |
| ·单井生产指标预测 | 第69-70页 |
| ·单井产能设计 | 第70-72页 |
| 第7章 开发调整部署 | 第72-74页 |
| ·部署原则 | 第72页 |
| ·方案部署 | 第72页 |
| ·方案配产、配注 | 第72-74页 |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