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一、物联网整体概述 | 第12页 |
二、我国物联网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2-13页 |
三、物联网产业联盟的兴起 | 第13页 |
第二节 本文的切入角度 | 第13-14页 |
一、创新网络与物联网联盟 | 第13-14页 |
二、网络结构分析 | 第14页 |
三、系统的模型化 | 第14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16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第四节 文章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一、文章框架 | 第16-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回顾 | 第19-34页 |
第一节 物联网概述 | 第19-23页 |
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 | 第19-20页 |
二、物联网网络架构 | 第20-23页 |
第二节 创新网络相关理论回顾 | 第23-25页 |
一、创新网络概念的提出 | 第23-24页 |
二、国内学者创新网络概念的界定 | 第24页 |
三、创新网络的分类 | 第24-25页 |
第三节 不同视角下的创新网络研究 | 第25-30页 |
一、传统理论对于创新网络形成的奠基 | 第25-26页 |
二、基于社会网络的创新网络研究方法 | 第26-29页 |
三、创新网络的知识流动和转移 | 第29-30页 |
第四节 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30-34页 |
一、系统动力学的概念、产生与发展 | 第30-31页 |
二、系统的因果回路图 | 第31-32页 |
三、系统的存量流量图及基本变量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物联网创新网络结构 | 第34-55页 |
第一节 物联网创新网络界定及参与者分析 | 第34-40页 |
一、物联网产业链分析 | 第34-36页 |
二、物联网创新网络的界定 | 第36-37页 |
三、物联网创新网络参与主体分析 | 第37-40页 |
第二节 物联网创新网络结构演化 | 第40-43页 |
一、松散联结阶段 | 第41页 |
二、关系建立期 | 第41-42页 |
三、核心主导期 | 第42页 |
四、核心主导与平台聚集期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实证分析物联网产业 | 第43-55页 |
一、样本的选取 | 第43-45页 |
二、网络密度分析 | 第45页 |
三、平均路径长度分析 | 第45页 |
四、聚类系数 | 第45-47页 |
五、网络中心性分析 | 第47-51页 |
六、结构洞分析 | 第51-52页 |
七、核心-边缘结构分析 | 第52-55页 |
第四章 物联网创新网络发展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 第55-63页 |
第一节 网络结构对物联网创新网络发展的影响 | 第55-59页 |
一、网络密度对于物联网创新网络的影响 | 第55页 |
二、参与者距离对于物联网创新网络的影响 | 第55-56页 |
三、聚类系数对于物联网创新网络的影响 | 第56-57页 |
四、网络中心性对于物联网创新网络的影响 | 第57-59页 |
第二节 技术标准对于物联网创新网络发展的影响 | 第59-60页 |
一、物联网标准研究的现状 | 第59页 |
二、物联网创新网络的技术标准主导企业 | 第59-60页 |
三、物联网标准对于物联网创新网络的重要性 | 第60页 |
第三节 政府支持对于物联网创新网络发展的影响 | 第60-61页 |
一、对物联网创新网络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 第61页 |
二、政府对物联网标准的支持 | 第61页 |
第四节 核心企业主导模式对于物联网创新网络发展的影响 | 第61-63页 |
一、核心企业在物联网领域的创新和拓展 | 第61-62页 |
二、核心企业主导作用的发挥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物联网创新网络SD模型建立与模拟 | 第63-92页 |
第一节 物联网创新网络SD方法研究的适应性 | 第63-64页 |
一、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周期性 | 第63页 |
二、物联网创新网络作用机制的长期性 | 第63页 |
三、数据缺失条件下的适用性 | 第63-64页 |
四、物联网创新网络系统的高阶性和非线性性 | 第64页 |
第二节 SD模型的建模目的分析 | 第64-65页 |
一、主导回路的研究 | 第64页 |
二、重要参数的调控 | 第64页 |
三、行为趋势的预测 | 第64-65页 |
第三节 物联网创新网络SD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 第65-78页 |
一、模型的边界分析与变量选取 | 第65-67页 |
二、物联网创新网络因果关系分析 | 第67-70页 |
三、系统动力学流图 | 第70-71页 |
四、系统动力学参数与方程建立 | 第71-76页 |
五、SD模型的有效性分析 | 第76-78页 |
第四节 物联网创新网络系统行为的模拟与分析 | 第78-92页 |
一、政府支持对系统行为影响的政策模拟 | 第78-81页 |
二、知识流通路径密集程度对系统影响的模拟 | 第81-84页 |
三、核心成员主导模式下系统行为政策模拟 | 第84-85页 |
四、标准推进的政策模拟 | 第85-92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92-96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第92-94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92-93页 |
二、创新点 | 第93-94页 |
第二节 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 | 第94-96页 |
一、研究局限 | 第94-95页 |
二、未来展望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附录 系统动力学方程 | 第101-10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