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课题相关的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虚拟样机技术 | 第12-13页 |
·可视化技术 | 第13-14页 |
·参数化技术 | 第14-15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起重机虚拟样机的实现 | 第17-29页 |
·Pro/ENGINEER 运动与动力仿真 | 第17-19页 |
·起重机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19-20页 |
·门座式起重机的基本结构 | 第19-20页 |
·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20页 |
·起重机变幅工况仿真及结果 | 第20-24页 |
·连接及载荷设置 | 第20-21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21-24页 |
·起重机回转工况仿真及结果 | 第24-28页 |
·连接及载荷设置 | 第24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24-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臂架系统参数化与结果分析 | 第29-45页 |
·起重机结构模型的简化 | 第29-31页 |
·HM4575D 门座起重机主要技术参数 | 第29页 |
·起重机模型的简化 | 第29-30页 |
·单元类型的选择及材料属性 | 第30-31页 |
·有限元分析及参数化的理论基础 | 第31-36页 |
·有限元分析基本方法 | 第31-32页 |
·基于 ANSYS 的 APDL 语言 | 第32页 |
·基于 Visual Basic 参数化设计基本方法 | 第32-36页 |
·臂架系统参数化建模 | 第36-41页 |
·臂架系统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臂架系统载荷确定 | 第37-38页 |
·边界条件及载荷 | 第38-39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实现参数化 | 第4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臂架系统动载荷确定及动态分析 | 第45-58页 |
·臂架系统动载荷的确定 | 第45-51页 |
·起重机模型中质量的简化 | 第45-46页 |
·起升工况动力模型及动载荷确定 | 第46-49页 |
·变幅工况动力模型及动载荷确定 | 第49-50页 |
·回转工况动力模型及动载荷确定 | 第50-51页 |
·臂架系统动态分析 | 第51-56页 |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 第51-53页 |
·模态提取方法 | 第53-54页 |
·臂架系统模态分析结果及讨论 | 第54-56页 |
·实现参数化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起重机主要结构部件的参数化 | 第58-79页 |
·筒体及门架结构 | 第58-63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筒体及门架结构载荷的确定 | 第59-60页 |
·边界条件及加载 | 第60页 |
·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60-62页 |
·实现参数化 | 第62-63页 |
·人字架结构 | 第63-67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63-64页 |
·边界条件及加载 | 第64页 |
·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64-65页 |
·实现参数化 | 第65-67页 |
·臂架人字架组合支座 | 第67-71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67-68页 |
·边界条件及加载 | 第68页 |
·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68-69页 |
·实现参数化 | 第69-71页 |
·行走机构底座 | 第71-78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71页 |
·行走机构底座载荷确定 | 第71-74页 |
·边界条件及加载 | 第74-75页 |
·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75-77页 |
·实现参数化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现场应力测试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79-85页 |
·现场应力测试 | 第79-83页 |
·测点分布情况 | 第79-81页 |
·测试数据的处理 | 第81-83页 |
·有限元计算与现场测试结果对比及分析 | 第83-84页 |
·结果对比 | 第83-84页 |
·结果分析 | 第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个人简历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