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大别山区贫困集聚的形成机理--基于特征识别的视角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22页
   ·研究缘起第9-10页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第10-12页
   ·文献综述第12-16页
   ·研究框架与内容第16-19页
   ·研究方法第19-22页
2 大别山区区域特征识别的研究设计第22-38页
   ·研究区区域概况第22-24页
   ·大别山区区域特征识别系统的构建第24-27页
   ·大别山区特征识别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7-36页
   ·样本构建和数据库建设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3 大别山区区域特征统计描述及分析第38-51页
   ·大别山区区域特征描述性统计第38-42页
   ·大别山区区域特征交叉统计第42-47页
   ·假设验证和指标评价第47-49页
   ·大别山区边缘化特征和中心化特征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4 大别山区贫困形成机制第51-59页
   ·初始区域空间定位第51-53页
   ·多重理性相互强化第53-56页
   ·多路径空间市场分化第56-57页
   ·豪泰林贫困定位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5 大别山区贫困锁定机制第59-68页
   ·区域合作困境第59-60页
   ·大别山区区域行为选择的环境空间第60-63页
   ·大别山区区域的非合作行为策略第63-65页
   ·大别山区低水平发展路径第65-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6 结论和建议第68-71页
   ·研究结论第68-69页
   ·转变大别山区贫困困境的政策建议第69-71页
结语第71-72页
注释第72-73页
致谢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附录1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达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探析
下一篇:制造型企业顾客参与的前因变量与绩效结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