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催化合成亚苄基苯胺与N-苄基苯胺的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亚苄基苯胺与N-苄基苯胺的用途 | 第11页 |
·亚苄基苯胺与N-苄基苯胺的合成方法 | 第11-13页 |
·金属催化剂在催化合成亚苄基苯胺与N-苄基苯胺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纳米Au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8-26页 |
·负载型Au催化剂的制备 | 第19-21页 |
·负载型纳米Au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21-24页 |
·Au催化剂在液相加氢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论文立题依据和意义 | 第26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8-34页 |
·试剂与主要仪器 | 第28-29页 |
·主要试剂 | 第28-29页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9页 |
·实验方案与步骤 | 第29-30页 |
·实验方案 | 第29页 |
·实验步骤 | 第29-30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0-31页 |
·Au/Fe_2O_3-SBA-15催化剂的制备 | 第30-31页 |
·Au-Ru/TiO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31页 |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31-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产物分析 | 第32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32-34页 |
·X射线衍射(XRD) | 第32-33页 |
·扫描电镜(SEM) | 第33页 |
·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 | 第33页 |
·元素分析(STEM-EDX) | 第33页 |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33-34页 |
第三章 Au/Fe_2O_3-SBA-15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加氢性能研究 | 第34-49页 |
·前言 | 第34页 |
·载体对Au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4-36页 |
·载体种类对Au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不同载体负载的Au催化剂的表征 | 第35-36页 |
·Fe_2O_3助剂对Au/SBA-15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36-41页 |
·Fe_2O_3助剂含量对Au/SBA-15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Fe_2O_3含量的Au/SBA-15催化剂的XRD表征 | 第37-39页 |
·不同Fe_2O_3含量的Au/SBA-15催化剂的SEM表征 | 第39-41页 |
·焙烧温度对Au/25%Fe_2O_3-SBA-15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还原温度对Au/25%Fe_2O_3-SBA-15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Au/Fe_2O_3-SBA-15催化剂上硝基苯和苯甲醛加氢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3-47页 |
·不同溶剂的影响 | 第43-44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反应压力的影响 | 第45-46页 |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Au-Ru/T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加氢性能研究 | 第49-62页 |
·前言 | 第49页 |
·Au-Ru/TiO_2催化剂上硝基苯和苯甲醛一锅法加氢性能研究 | 第49-55页 |
·Ru负载量对Au-Ru/TiO_2双金属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Au-Ru/TiO_2双金属催化剂的表征 | 第51-55页 |
·焙烧温度对Au-Ru/TiO_2双金属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还原温度对Au-Ru/TiO_2双金属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6-57页 |
·Au-Ru/TiO_2催化剂上硝基苯和苯甲醛加氢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57-60页 |
·不同溶剂的影响 | 第57-58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反应压力的影响 | 第59-60页 |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