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高校入口景观造型艺术与地域文脉研究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12页
插图清单第12-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1页
   ·研究背景第16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研究目的第16-17页
     ·研究意义第17页
   ·文献综述第17-18页
   ·研究方法与结构框架第18-21页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8-19页
     ·论文的研究框架第19-21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第21-30页
   ·高校入口景观的概念界定第21-25页
     ·高校入口景观的定义第21页
     ·高校入口景观的内涵第21-23页
     ·高校入口景观的特征第23-25页
     ·高校入口景观的研究寓意第25页
   ·造型艺术表达的理论第25-26页
     ·造型艺术的定义第25页
     ·造型艺术的空间特征第25-26页
     ·造型艺术表达与景观语言的关系第26页
   ·地域文脉传承的内涵第26-30页
     ·地域文脉的解释第26-27页
     ·地域文脉与生态景观的内在关联第27-28页
     ·地域文脉传承的重要性第28-30页
第三章 造型艺术与地域文脉视角下高校入口景观的类型探讨第30-49页
   ·高校入口景观的类型初探第30-32页
     ·具有历史传承能力第30-31页
     ·现代与传统之间的纽带第31-32页
   ·高校入口景观空间类型的要素解析第32-42页
     ·空间构成要素第32-36页
     ·空间组合的形式原则第36-39页
     ·影响因素第39-42页
   ·高校入口景观类型与造型艺术的关系第42-45页
     ·影响高校入口景观造型艺术形态的因素第42-43页
       ·社会因素第42页
       ·行为模式第42-43页
       ·审美因素第43页
     ·造型艺术影响下的高校入口景观类型分析第43-45页
   ·高校入口景观类型与地域文脉的关系第45-49页
     ·高校入口景观的地域性要素第45-47页
       ·自然环境要素第45页
       ·文化要素第45-47页
       ·可持续性发展第47页
     ·地域文脉影响下的高校入口景观类型分析第47-49页
第四章 高校入口景观造型艺术表达与地域文脉传承的方法与途径第49-64页
   ·群体记忆的凝聚——要素一脉相承的沉淀第49-55页
     ·人文历史与自然记忆的保留第49-52页
     ·城市形态格局的借鉴与延续第52-53页
     ·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的整合第53-55页
   ·造型意象的表达——要素浑然一体的交融第55-61页
     ·可识别的意义呈现第55-56页
     ·可阅读的造型语言第56-59页
     ·可积淀的结构脉络第59-61页
   ·时代个性的尊重——要素与时俱进的汲取第61-64页
     ·人性化的尺度优化第61-62页
     ·个性化的表达思路第62-64页
第五章 实践操作——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整体性设计第64-76页
   ·项目概况第64-66页
     ·项目背景第64页
     ·基地概况第64页
     ·需要解决的问题第64-66页
   ·景观规划总体构思与设计第66-68页
     ·总体设计理念第66-67页
     ·景观的总体定位第67页
     ·景观总体规划布局第67-68页
   ·新校区景观塑造的具体操作第68-75页
     ·主题意义的确定第68页
     ·以入口空间为主的核心景观轴线塑造第68-72页
       ·迎宾广场第69-70页
       ·实践广场与绿茵方阵第70-71页
       ·思进广场与智慧中心第71-72页
     ·文化景观节点的点缀第72-75页
   ·归纳总结第75-76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论文研究的结论第76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76页
   ·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宜居型乡村社区景观设计研究
下一篇:螺杆桩荷载传递机理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