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植物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及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植物质量性状的遗传特征及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植物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及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分子标记的类型及特点 | 第12-14页 |
·RFLP | 第12-13页 |
·RAPD | 第13页 |
·AFLP | 第13页 |
·SSR | 第13页 |
·SNP | 第13-14页 |
·植物遗传连锁图谱和QTL 定位方法 | 第14-17页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14页 |
·QTL 定位方法 | 第14-16页 |
·玉米QTL 分析应用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玉米籽粒的形成及其结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玉米籽粒形成过程 | 第17页 |
·果皮和种皮 | 第17-18页 |
·糊粉层 | 第18页 |
·胚乳 | 第18-19页 |
·胚 | 第19-20页 |
·淀粉粒 | 第20页 |
·玉米籽粒发育及其结构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细胞分裂与增值 | 第20-21页 |
·物质积累 | 第21-22页 |
·玉米籽粒发育相关基因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植物发育相关基因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 第22页 |
·玉米籽粒发育相关基因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授粉后不同时期籽粒结构相关性状的表型分析 | 第24-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试验材料和田间种植 | 第24页 |
·样品处理和相关指标测定方法 | 第24-25页 |
·表型数据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41页 |
·RIL 群体籽粒结构相关性状的方差分析、遗传力和基因对数 | 第26页 |
·不同时期亲本和RILs 群体籽粒结构相关性状的表现 | 第26-32页 |
·典型RIL 家系籽粒结构相关性状的表现 | 第32-35页 |
·各籽粒结构相关性状间及其与其它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35-41页 |
·讨论 | 第41-47页 |
·制作和观察玉米籽粒石蜡切片应注意的问题 | 第41-43页 |
·籽粒结构相关性状的数量遗传特征 | 第43-44页 |
·籽粒结构相关性状与粒重和粒长、粒宽、粒厚间的相关 | 第44-47页 |
第三章 不同发育时期籽粒结构相关性状QTL 分析 | 第47-6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试验材料和田间种植 | 第47页 |
·数据收集 | 第47页 |
·QTL 定位方法 | 第47-48页 |
·“一致性”QTL 的分析方法 | 第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61页 |
·籽粒结构相关性状的QTL 分析 | 第48-52页 |
·籽粒结构相关性状一致性QTL 分析 | 第52-59页 |
·籽粒结构相关性状与以往研究粒重和籽粒品质性状QTL 的一致性QTL 分析 | 第59-61页 |
·讨论 | 第61-67页 |
·WinQTLcart 和QTLicimapping 定位软件对QTL 检测结果的比较 | 第61-64页 |
·籽粒结构相关性状与粒重和籽粒灌浆性状间的遗传相关 | 第64-65页 |
·籽粒结构相关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的遗传相关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英文摘要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