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清前期(1616~1840年)论文

清代伊犁社会经济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绪论第10-22页
 一 论文选题的缘由及意义第10页
 二 近二十年来关于清代伊犁社会经济研究的综述第10-19页
 三 论文的研究第19-22页
第一章 伊犁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地理基础第22-31页
 第一节 伊犁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地理基础第22-27页
  一 伊犁的地理概念第22-23页
  二 伊犁河谷的自然条件第23-27页
 第二节 准噶尔时期伊犁社会经济发展简述第27-31页
  准噶尔时期伊犁的社会经济发展第27-31页
第二章 清代伊犁农牧业的发展第31-61页
 第一节 清朝前中期伊犁农业的发展第31-48页
  一 清朝前期各类屯田的开设与分布第31-40页
  二 清朝中期农业的持续发展第40-42页
  三 兴修水利第42-47页
  四 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第47-48页
 第二节 新疆建省后伊犁农业的恢复第48-53页
  一 战后伊犁农业的恢复第48-51页
  二 清末旗屯的重建第51-53页
 第三节 牧业的发展第53-61页
  一 清中叶伊犁官营牧业的发展状况第53-58页
  二 清末伊犁官营牧业概况第58-61页
第三章 清代伊犁手工业、矿业及铸造业的进步与提高第61-76页
 第一节 手工业的发展第61-67页
  一 兵器制造第61-64页
  二 农具制造业第64页
  三 面粉加工和榨油作坊第64-65页
  四 酿酒第65页
  五 砖瓦业第65-67页
 第二节 矿业、矿冶第67-72页
  一 铅矿的生产及管理第67-68页
  二 铜矿的开采及管理第68-69页
  三 铁矿的开采、冶炼第69-70页
  四 煤炭的开采第70-71页
  五 其它矿产的开采第71-72页
 第三节 铸造业和货币的流通第72-76页
第四章 清代伊犁城镇建设与交通发展第76-104页
 第一节 伊犁城镇的建设第76-91页
  一 清朝统治初期伊犁城镇的格局第76-85页
  二 沙俄侵占时期伊犁的城市第85-86页
  三 建省后伊犁城市的恢复重建第86-91页
 第二节 伊犁的交通、通讯的发展第91-104页
  一 伊犁的交通概述第91-93页
  二 伊犁果子沟道路的修建第93-96页
  三 伊犁的驿传和邮传第96-98页
  四 伊犁河航运第98-104页
第五章 清代伊犁的商贸发展第104-139页
 第一节 清代前期伊犁的贸易形式与内容第104-116页
  一 伊犁与哈萨克等族的贸易发展第104-111页
  二 官铺贸易第111-114页
  三 内地商人在伊犁的商业活动第114-116页
 第二节 建省后伊犁商业贸易的恢复和发展第116-125页
  一 建省后伊犁商业的恢复和发展第116-120页
  二 清末伊犁商业的代表——文丰泰商号、福盛行第120-124页
  三 创设商务总会,组建伊塔茶务公司第124-125页
 第三节 清代伊犁与俄国的贸易第125-139页
  一 鸦片战争前的新俄贸易第125-126页
  二 两次鸦片战争后的新俄贸易第126-127页
  三 沙俄占领伊犁时期的贸易第127-130页
  四 建省后的伊俄贸易第130-139页
第六章 清代伊犁的财政赋税状况第139-161页
 第一节 财政制度第139-150页
  一 财政预算和协饷拨解第139-140页
  二 物资调拨和商业收入第140-141页
  三 租税类别第141-147页
  四 赋税用途第147-150页
 第二节 协饷制度第150-161页
  一 伊犁协饷制度的发展变化第150-155页
  二 协饷的利用第155-161页
第七章 清代伊犁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简论第161-166页
 一 人们的山川崇拜意识第161-162页
 二 清代伊犁社会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第162-166页
结语第166-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82页
相关地图第182-189页
后记第189页

论文共1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北出土汉简中汉代津令佚文分类整理研究
下一篇:北宋经略河湟民族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