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1-14页 |
·国内背景 | 第11-12页 |
·国外背景 | 第12-14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4-15页 |
·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现实意义 | 第15页 |
·社会福利基金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社会福利基金来源渠道研究 | 第15-16页 |
·我国社会福利基金存在问题研究 | 第16-18页 |
·完善社会福利基金对策研究 | 第18页 |
·文献总结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创新点 | 第20页 |
·研究方法和设计方案 | 第20-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21-22页 |
·研究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 | 第22-23页 |
·研究重点 | 第22页 |
·研究难点 | 第22页 |
·解决方案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社会福利基金筹集理论分析 | 第23-43页 |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概述 | 第23-27页 |
·社会福利产生的根本原因 | 第23-24页 |
·我国对社会福利的划分 | 第24-26页 |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 | 第26-27页 |
·我国社会福利基金的发展历程 | 第27-32页 |
·社会福利基金的界定及起源 | 第27-29页 |
·社会福利基金的历史阶段 | 第29-30页 |
·社会福利基金现状 | 第30-32页 |
·社会福利基金筹集的重要性 | 第32-35页 |
·社会福利基金的作用 | 第32页 |
·筹资在社会福利事业中的核心地位 | 第32-34页 |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对福利基金的要求 | 第34-35页 |
·社会福利基金筹集的理论分析 | 第35-41页 |
·彰显政府主体责任 | 第35-37页 |
·二次分配与三次分配理论 | 第37-40页 |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第40-41页 |
·国外福利基金筹资经验 | 第41-43页 |
·国外福利基金筹资理念 | 第41-42页 |
·国外福利基金筹资现状 | 第42-43页 |
第三章 社会福利基金筹资现状分析 | 第43-61页 |
·我国社会福利基金筹资现状 | 第43-54页 |
·筹资原则 | 第45-46页 |
·筹资来源渠道 | 第46-54页 |
·我国现行社会福利基金筹资现状评价 | 第54-59页 |
·社会福利基金占社会保障资金份额偏少 | 第54-55页 |
·筹资增速不稳定 | 第55-56页 |
·福利金筹资额度总体较低 | 第56-59页 |
·产生困境的原因 | 第59-61页 |
·内部因素 | 第59页 |
·外部因素 | 第59-61页 |
第四章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实证分析 | 第61-76页 |
·问卷调查 | 第61-62页 |
·调查目的 | 第61-62页 |
·问卷设计 | 第62页 |
·调查数据分析 | 第62-69页 |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描述性分析 | 第62-64页 |
·调查对象对社会福利认知状况分析 | 第64-66页 |
·调查对象参对社会福利现状满意度分析 | 第66-68页 |
·调查对象对社会福利需求分析 | 第68-69页 |
·调查结论 | 第69页 |
·社会福利使用普及率不高 | 第69页 |
·社会福利满意度较低 | 第69页 |
·公共财政支持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能力预测 | 第69-76页 |
·模型选择 | 第69-70页 |
·使用灰色模型进行预测 | 第70-74页 |
·数据比对分析 | 第74-76页 |
第五章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基金筹资模式的总体设计 | 第76-83页 |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基金构建原则与目标 | 第76-78页 |
·构建原则 | 第76页 |
·构建目标 | 第76-78页 |
·完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基金的路径选择 | 第78-83页 |
·增加政府公共财政投入数额 | 第78-79页 |
·扩大社会福利基金筹资渠道 | 第79-80页 |
·建立社会福利基金预算机制 | 第80-81页 |
·完善社会福利基金绩效体系 | 第81-8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附录 | 第90-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