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55页 |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简介 | 第15-25页 |
·HIV-1病毒颗粒概况 | 第15-16页 |
·HIV-1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 | 第16-21页 |
·长末端重复序列LTR | 第17页 |
·结构基因及其产物 | 第17-18页 |
·调控基因及其产物 | 第18-19页 |
·辅助基因及其产物 | 第19-21页 |
·HIV-1基因表达调控 | 第21-25页 |
·宿主转录因子的调节 | 第21-22页 |
·细胞因子的调节 | 第22-23页 |
·自身编码蛋白的调节 | 第23页 |
·超感染病毒蛋白的调节 | 第23页 |
·表观遗传的调节 | 第23-25页 |
第二节 Vpr蛋白研究进展 | 第25-31页 |
·Vpr蛋白概述 | 第25页 |
·Vpr蛋白的结构 | 第25-26页 |
·Vpr蛋白的功能 | 第26-31页 |
·诱导细胞周期G_2/M期停滞 | 第27-29页 |
·反式激活HIV-1 LTR及宿主基因的表达 | 第29-30页 |
·诱发细胞凋亡 | 第30页 |
·促进反转录过程的保真性 | 第30-31页 |
·促进前整合复合物入核 | 第31页 |
第三节 NF-κB信号通路 | 第31-46页 |
·NF-κB信号通路的组成 | 第32-35页 |
·NF-κB因子 | 第32-33页 |
·IκB(NF-κB抑制蛋白) | 第33-34页 |
·IKK(IκB kinase) | 第34-35页 |
·NF-κB信号通路简介 | 第35-39页 |
·NF-κB经典通路 | 第37页 |
·NF-κB非经典通路 | 第37-38页 |
·NF-κB信号通路的负调节 | 第38-39页 |
·病毒与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 | 第39-46页 |
·病毒激活NF-κB信号通路 | 第40-43页 |
·病毒抑制NF-κB信号通路 | 第43-46页 |
第四节 AP-1信号通路 | 第46-50页 |
·转录因子AP-1 | 第46-47页 |
·AP-1信号通路简介 | 第47-49页 |
·病毒与AP-1信号通路的关系 | 第49-50页 |
第五节 TAK1蛋白 | 第50-53页 |
·TAK1简介 | 第50-51页 |
·TAK1活性的调节 | 第51-52页 |
·TAK1的磷酸化 | 第51-52页 |
·TAK1的泛素化 | 第52页 |
·TAK1活性的负调节 | 第52页 |
·病毒与TAK1的关系 | 第52-53页 |
第六节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53-5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55-79页 |
第一节 实验材料 | 第55-62页 |
·细胞 | 第55页 |
·菌株 | 第55-56页 |
·质粒 | 第56-61页 |
·本文构建的质粒 | 第56-59页 |
·本文用到的其他质粒 | 第59-61页 |
·药物 | 第61页 |
·主要试剂 | 第61-62页 |
·克隆操作所用酶类及试剂 | 第61页 |
·抗体 | 第61页 |
·其他试剂 | 第61-62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62-79页 |
·基因操作 | 第62-69页 |
·引物设计及合成 | 第62-67页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第67-68页 |
·DNA的酶切和连接 | 第68页 |
·E.coli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 第68页 |
·质粒DNA提取 | 第68-69页 |
·测序 | 第69页 |
·蛋白表达和包涵体分离 | 第69页 |
·多克隆抗体制备及效价测定 | 第69-70页 |
·免疫小鼠 | 第69-70页 |
·抗体效价测定 | 第70页 |
·抗血清收集 | 第70页 |
·细胞相关实验 | 第70-71页 |
·细胞培养 | 第70-71页 |
·细胞转染 | 第71页 |
·THP-1的诱导分化 | 第71页 |
·荧光素酶活性测定(Luciferase assay) | 第71-72页 |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 | 第72-73页 |
·细胞裂解液制备 | 第72页 |
·SDS-PAGE | 第72-73页 |
·转膜 | 第73页 |
·杂交 | 第73页 |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 | 第73-74页 |
·免疫荧光分析(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 | 第74-75页 |
·IFA相关试剂 | 第74-75页 |
·IFA实验步骤 | 第75页 |
·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 | 第75-76页 |
·RNA干扰实验(RNAi) | 第76-77页 |
·RNAi质粒的构建 | 第76页 |
·shRNA反转录病毒的包装 | 第76页 |
·稳定表达shRNA细胞系的构建 | 第76-77页 |
·病毒相关实验 | 第77-78页 |
·反转录病毒颗粒的制备 | 第77页 |
·HIV-1 p24抗原的检测 | 第77-78页 |
·病毒感染 | 第78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78-7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79-120页 |
第一节 HIV-1 Vpr通过IKKα及IKKβ激活NF-κB信号通路 | 第79-96页 |
·HIV-1 Vpr激活细胞NF-κB经典通路 | 第79-87页 |
·Vpr能够激活NF-κB报告基因 | 第79-81页 |
·病毒颗粒携带的Vpr增强IκBα的磷酸化 | 第81-83页 |
·过表达Vpr引起IκBα的磷酸化 | 第83-84页 |
·Vpr促进p65的磷酸化及入核 | 第84-86页 |
·Vpr活化NF-κB信号通路需要p65的参与 | 第86-87页 |
·Vpr能够激活NF-κB非经典通路 | 第87-92页 |
·Vpr增强p100磷酸化 | 第87-90页 |
·Vpr促进p100的剪切 | 第90-91页 |
·Vpr活化NF-κB信号通路依赖细胞内源的RelB | 第91-92页 |
·Vpr与IKKα和IKKβ存在相互作用并调节其激酶活性 | 第92-96页 |
·Vpr与IKKα和IKKβ存在相互作用 | 第92-93页 |
·Vpr增强IKKα和IKKβ的磷酸化 | 第93-95页 |
·IKKα和IKKβ是Vpr激活NF-κB信号通路的关键 | 第95-96页 |
第二节 HIV-1 Vpr通过调节TAK1的活性激活NF-κB信号通路 | 第96-114页 |
·Vpr增强TAK1的磷酸化 | 第96-108页 |
·Vpr能激活AP-1报告基因 | 第96-97页 |
·Vpr促进TAK1 Thr187的磷酸化 | 第97-101页 |
·Vpr激活NF-κB/AP-1信号通路需要TAK1的磷酸化 | 第101-103页 |
·Vpr与TAK1而非TAB1存在相互作用 | 第103-106页 |
·Vpr对TAK1的磷酸化依赖于TAB1 | 第106-108页 |
·Vpr参与调节TAK1泛素化的初步研究 | 第108-114页 |
·Vpr增强TAK1的泛素化 | 第108页 |
·Vpr与TRAF6而非TRAF2相互作用 | 第108-110页 |
·Vpr不影响TRAF6的自身泛素化 | 第110-111页 |
·Vpr对TAK1的磷酸化依赖于TRAF6 | 第111-112页 |
·Vpr增强TAB3与TAK1的结合 | 第112-113页 |
·Vpr磷酸化TAK1需要TAK1被泛素化 | 第113-114页 |
第三节 Vpr激活NF-κB信号通路对自身功能的影响 | 第114-120页 |
·Vpr点突变激活NF-κB及HIV-1 LTR的能力 | 第114-115页 |
·Vpr激活HIV-1 LTR依赖于NF-κB信号通路 | 第115-116页 |
·Vpr点突变诱导细胞周期G_2/M期停滞的能力 | 第116-117页 |
·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对Vpr行使细胞周期停滞功能的影响 | 第117-120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120-127页 |
第一节 Vpr可在病毒感染早期激活NF-κB信号通路 | 第120-121页 |
第二节 Vpr通过调节IKK复合物的活性激活NF-κB信号通路 | 第121-122页 |
第三节 Vpr可调节TAK1的活性 | 第122-124页 |
第四节 Vpr介导NF-κB信号通路活化的效应 | 第124-127页 |
·Vpr活化NF-κB信号通路对病毒复制的影响 | 第124-125页 |
·Vpr活化NF-κB信号通路对细胞的影响 | 第125-12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7-130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127-129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129-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48页 |
致谢 | 第148-150页 |
附录 英文缩写 | 第150-152页 |
个人简历 | 第152-15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