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完善宁波市江东区群体性纠纷"大调解"格局之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1 绪论第10-19页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核心概念第11-13页
     ·群体性纠纷第11-12页
     ·社区调解工作第12页
     ·大调解格局第12-13页
   ·相关理论第13-14页
     ·社区冲突理论第13-14页
     ·社区整合理论第14页
     ·社区调解理论第14页
   ·国内外调解工作的经验及启示第14-19页
     ·美国社区调解的经验第14-15页
     ·江苏省南通市“大调解”工作的经验第15-16页
     ·对我国的启示第16-19页
2 群体性纠纷“大调解”格局的缘起第19-27页
   ·新时期群体性纠纷的特点第19-20页
     ·复杂性第19页
     ·组织性第19页
     ·突发性第19-20页
     ·反复性第20页
   ·新时期群体性纠纷的成因第20-23页
     ·利益格局的调整是引发群体性纠纷的根本原因第20-21页
     ·政策法规的不配套不透明是引发群体性纠纷的制度性原因第21页
     ·基层干部公信力弱化是引发群体性纠纷的重要导火线第21-22页
     ·少数别有用心者的煽动,是引发群体性纠纷的助推器第22页
     ·信访考核机制的缺陷是基层群体性纠纷升级的重要原因第22-23页
   ·群体性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的形成第23-25页
     ·“大调解”格局的形成是由群体性纠纷的性质决定的第23页
     ·形成“大调解”格局是由处理群体性纠纷的难度所决定的第23-24页
     ·形成“大调解”格局是由其自身的优势所决定的第24-25页
   ·“大调解”工作格局的优势第25-27页
     ·“大调解”的多元主体将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第25页
     ·调解方式更加积极主动第25页
     ·调解的手段和方法多样化第25页
     ·调解范围更加广泛第25-27页
3 江东区“大调解”格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27-32页
   ·“大调解”工作格局的概况第27-28页
     ·人民调解第27页
     ·司法调解第27页
     ·行政调解第27-28页
     ·“大调解”工作格局概况第28页
   ·“大调解”格局存在的问题第28-30页
     ·大调解机制调解的效力问题第28页
     ·组织机构问题第28-29页
     ·人员素质的问题第29页
     ·资源整合与整体联动不到位第29页
     ·“大调解”的解纷功能主要是事后的第29-30页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第30-32页
     ·人民调解的指导工作体系未理顺第30页
     ·调解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问题成为影响调解权威的重要原因第30-31页
     ·人民调解与司法制度、行政调解之间的有序街接和互动机制尚未形成第31-32页
4 完善江东区"大调解"格局的对策第32-40页
   ·更新调解工作的价值理念第32-34页
     ·树立新的法治理念第32页
     ·树立公平公正理念第32-33页
     ·树立民主沟通理念第33页
     ·树立激励考核机制理念第33-34页
   ·完善"大调解"工作的运行模式第34-35页
     ·党政驱动第34页
     ·司法指导第34页
     ·多方联动第34-35页
     ·多方协调第35页
   ·完善"大调解"工作的运行机制第35-40页
     ·确立人民调解的基础性地位第35-36页
     ·建立健全整体联动机制第36-37页
     ·建立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第37-38页
     ·做好大调解工作的配套工作第38-40页
5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致谢第45-46页
修改说明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博问政视野下的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研究
下一篇:政府培育型社会组织的发展研究--以宁波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