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一) 村镇银行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二) 流动性风险研究 | 第14-15页 |
四、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第15-19页 |
(一)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二) 论文研究的思路 | 第16-17页 |
(三)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流动性风险概述 | 第19-25页 |
一、流动性风险的相关概念 | 第19页 |
(一) 流动性的含义 | 第19页 |
(二) 流动性风险的含义 | 第19页 |
二、流动性风险的种类 | 第19-21页 |
(一) 从产生流动性风险的资金类型划分 | 第19-20页 |
(二) 从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划分 | 第20页 |
(三) 从流动性风险的表现形式划分 | 第20-21页 |
三、流动性风险的计量指标 | 第21-23页 |
(一) 静态衡量指标 | 第21-22页 |
(二) 动态衡量指标 | 第22-23页 |
四、流动性风险在金融机构间的传导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特征及其管理现状 | 第25-34页 |
一、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特征 | 第25-28页 |
(一) 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防控能力差 | 第25页 |
(二) 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同时爆发的可能性较高 | 第25-26页 |
(三) 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督管理难度较大 | 第26-27页 |
(四) 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具有季节特征 | 第27页 |
(五) 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具有高危险性 | 第27-28页 |
二、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 | 第28-32页 |
(一) 宏观成因 | 第28-30页 |
(二) 微观成因 | 第30-32页 |
三、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一) 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状 | 第32页 |
(二) 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问题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建议 | 第34-41页 |
一、宏观方面 | 第34-37页 |
(一)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减少过度干预 | 第34页 |
(二) 加快发展金融市场 | 第34-35页 |
(三) 加强外部监管 | 第35页 |
(四) 改革农村金融体制 | 第35页 |
(五) 完善农村地区金融政策、法律法规 | 第35-36页 |
(六) 严格市场准入条件 | 第36页 |
(七) 改善风险管理制度 | 第36-37页 |
二、微观方面 | 第37-41页 |
(一) 做好流动性需求预测 | 第37页 |
(二) 提升资产变现能力 | 第37页 |
(三) 加强外部融资的能力 | 第37-38页 |
(四) 避免风险之间的转化 | 第38页 |
(五) 增强人员素质 | 第38-39页 |
(六) 创新金融产品 | 第39页 |
(七) 制定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处理应急方案 | 第39页 |
(八) 建立流动性风险预防机制 | 第39-41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以安徽省C村镇银行为例 | 第41-46页 |
一、C村镇银行的简介 | 第41页 |
二、C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 | 第41-43页 |
(一) 存贷比 | 第41-42页 |
(二) 不良贷款比率 | 第42-43页 |
(三) 流动性比率 | 第43页 |
三、C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43-44页 |
(一) 内控机制不健全 | 第43-44页 |
(二) 资金来源不足 | 第44页 |
(三) 监督管理不健全 | 第44页 |
(四) 民间借贷的风险蔓延 | 第44页 |
四、C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建议 | 第44-46页 |
(一) 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 | 第44页 |
(二) 提高管理层管理水平 | 第44-45页 |
(三) 提高资产流动性 | 第45页 |
(四) 降低不良贷款率 | 第45页 |
(五) 健全流动性风险防控 | 第45-46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