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双向嵌入:社会组织与政府的互动逻辑--以深圳市“花果山模式”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导论第9-16页
   ·研究缘起第9-11页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脉络第9页
     ·深圳“花果山模式”的形成第9-11页
     ·实地研究与问题的提出第11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研究目的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页
   ·研究设计第12-16页
     ·研究思路第12页
     ·研究内容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16页
第2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建构第16-29页
   ·概念界定第16-18页
     ·社会工作第16-17页
     ·社会组织第17页
     ·社区管理体制第17-18页
   ·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研究路径第18-20页
     ·公民社会的研究路径第18页
     ·法团主义的分析路径第18-19页
     ·行政吸纳社会的研究取向第19-20页
   ·嵌入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中的应用研究第20-24页
     ·嵌入性及其理论意涵第20-22页
     ·嵌入性与中国社会工作第22-24页
   ·双向嵌入 理论意涵与理想类型第24-29页
     ·双向嵌入的理论意涵第24-25页
     ·双向嵌入的理想类型建构第25-29页
第3章 “花果山模式”形成的社会与制度基础第29-38页
   ·社会转型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与探索第29-32页
     ·单位制社会解体与后发国家问题的叠加第29-30页
     ·传统社会管理体制的建立及其弊端第30-31页
     ·政社分开与合作基础上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探索第31-32页
   ·改革试验田 深圳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实践与变迁第32-34页
     ·国家主导的政策转型第32页
     ·深圳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实践第32-34页
   ·双向嵌入 “花果山模式”的嵌入性逻辑第34-38页
     ·“花果山模式”的基本内涵第35-36页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双向嵌入第36-38页
第4章 理想类型与现实建构 “花果山模式”的嵌入性变迁第38-48页
   ·弱自主性合作——吞噬与湮没第38-40页
     ·弱自主性合作第38-39页
     ·吞噬与湮没 行政全能主义下的“恶”第39-40页
   ·依附性合作——庇护与依赖第40-44页
     ·依附性合作第40-41页
     ·庇护与依赖 试点阶段效应下的“艳”第41-44页
   ·强自主性合作——支持与配合第44-48页
     ·强自主性合作第44页
     ·支持与配合 相互信任欣赏下的“美”第44-48页
第5章 经验反思 “花果山模式”的成效与困境第48-57页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共赢第48-51页
     ·街道 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第48-49页
     ·社区居委会 回归居民自治第49页
     ·Y机构 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第49-50页
     ·社区居民 从不愿意来到不想走第50-51页
   ·社区工作站 从敌视到希望被并入第51-52页
     ·社区工作站对Y机构的敌视第51页
     ·社区工作站与Y机构的亲和第51-52页
   ·“花果山模式”的困境第52-57页
     ·Y机构能力不足对自主性的挑战第52-54页
     ·专业社工的遗憾与迷思第54-57页
第6章 结论与讨论第57-60页
   ·结论 通往高自主性合作的双向嵌入第57-58页
   ·讨论与反思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65页
附录第65-68页
附件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老年人养老中的社会支持研究--以上海市徐汇区H街道为例
下一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基层政府的角色定位研究--以江苏H市Y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