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创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社会学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31页 |
·选题缘由 | 第9-11页 |
·现象 | 第10-11页 |
·思考与问题 | 第11页 |
·论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核心概念 | 第12-15页 |
·在校大学生 | 第12-13页 |
·教育培训机构 | 第13-14页 |
·场域 | 第14页 |
·资本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在校大学生创业的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教育培训机构的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从社会学视角来分析若干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总结 | 第23-25页 |
·研究思路 | 第25页 |
·研究过程 | 第25-31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27-28页 |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28-29页 |
·研究伦理 | 第29-31页 |
2 三个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历程 | 第31-38页 |
·三个教育培训机构的规模变化 | 第31-32页 |
·三个教育培训机构组织的内部结构变化 | 第32-36页 |
·甲的内部结构 | 第32-33页 |
·乙的内部结构 | 第33-34页 |
·丙的内部结构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招生对象 | 第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3 三个教育培训机构的名字分析 | 第38-42页 |
·三个教育培训机构名字的由来及原因 | 第38-39页 |
·教育培训机构名字的分析 | 第39-42页 |
4 选址分析 | 第42-56页 |
·三个教育培训机构的选址过程 | 第42-52页 |
·选址的慎重 | 第42-46页 |
·名段至上 | 第46-48页 |
·教学点相对集中 | 第48-52页 |
·选址背后蕴含的社会学意义 | 第52-56页 |
5 人员招聘分析 | 第56-65页 |
·教学点负责人和教师的来源 | 第56-57页 |
·招聘教学点负责人和教师的过程 | 第57-63页 |
·宣传 | 第57-60页 |
·面试 | 第60页 |
·筛选 | 第60-62页 |
·培训 | 第62-63页 |
·教学点负责人和教师的职责与分工 | 第63-65页 |
6 招生过程分析 | 第65-76页 |
·招生过程 | 第65-68页 |
·招生现场 | 第68-69页 |
·家长需求的识读与招生策略 | 第69-76页 |
·家长需求的类型 | 第70-72页 |
·招生策略 | 第72-76页 |
7 创办教育培训机构过程中的角色互动 | 第76-89页 |
·创办教育培训机构中的不同角色 | 第76页 |
·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 | 第76-89页 |
·创办者与教学点负责人、教师之间的互动 | 第76-78页 |
·创办者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 | 第78-82页 |
·培训机构与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 | 第82-85页 |
·甲、乙、丙与同行的互动 | 第85-89页 |
结束语 | 第89-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附录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