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9-36页 |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9-13页 |
| (一) 选题缘由 | 第9-11页 |
| (二)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1-13页 |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 (一) 国内外政府关系研究的总体情况 | 第14-18页 |
| (二) 国内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研究的现状 | 第18-20页 |
| (三) 地方政府竞合关系研究评析 | 第20-27页 |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7-36页 |
| (一) 研究的内容 | 第28-32页 |
| (二) 研究思路及选题说明 | 第32-36页 |
| 第二章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6-61页 |
| 一、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研究视角的演变 | 第36-40页 |
| (一) 政府间关系 | 第36-38页 |
| (二) 府际关系 | 第38-39页 |
| (三) 政府关系 | 第39-40页 |
| 二、当前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的模式 | 第40-53页 |
| (一)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模式变化的外部环境 | 第41-43页 |
| (二)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模式的分析 | 第43-49页 |
| (三)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一般地方政府关系模式的比较 | 第49-53页 |
| 三、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竞争与合作理论 | 第53-61页 |
| (一) 竞争理论 | 第53-56页 |
| (二) 合作理论 | 第56-58页 |
| (三) 合作竞争理论 | 第58-61页 |
| 第三章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主体分析 | 第61-81页 |
| 一、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主体的法理基础 | 第61-67页 |
| (一) 作为自治主体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 | 第61-63页 |
| (二) 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 | 第63-66页 |
| (三)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权限 | 第66-67页 |
| 二、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主体地位的确立 | 第67-74页 |
| (一) 制度赋予相对独立的主体地位 | 第68-69页 |
| (二) 行政分权改革增强主体的自主性 | 第69-71页 |
| (三) 政绩考核强化主体的意识 | 第71-72页 |
| (四) 收益权形成主体行为的动力 | 第72-74页 |
| 三、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主体的人格性及特征 | 第74-81页 |
| (一)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主体人格性的含义 | 第74-76页 |
| (二)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主体的基本特征 | 第76-77页 |
| (三)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主体的二重属性 | 第77-81页 |
| 第四章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竞争 | 第81-102页 |
| 一、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竞争的内涵 | 第81-85页 |
| (一)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竞争的含义 | 第81-83页 |
| (二)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竞争的构成要素 | 第83-85页 |
| 二、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竞争的内容和方式 | 第85-92页 |
| (一)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竞争主体的角色 | 第86-88页 |
| (二)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竞争的内容 | 第88-90页 |
| (三)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竞争的方式 | 第90-92页 |
| 三、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竞争的效应 | 第92-102页 |
| (一)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竞争的积极效应 | 第92-99页 |
| (二)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竞争的消极效应 | 第99-102页 |
| 第五章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合作 | 第102-127页 |
| 一、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合作的理解 | 第102-105页 |
| (一)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合作的定义 | 第102-103页 |
| (二)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合作的条件 | 第103-105页 |
| 二、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合作的必然 | 第105-118页 |
| (一) 克服竞争行为的负外部性 | 第107-110页 |
| (二) 回应社会的公共需求 | 第110-114页 |
| (三) 适应资源整合的需要 | 第114-118页 |
| 三、当前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合作的主要特点及局限 | 第118-127页 |
| (一)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合作的特点 | 第118-125页 |
| (二)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合作的局限 | 第125-127页 |
| 第六章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竞争与合作的统合 | 第127-144页 |
| 一、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竞争与合作统合的理论逻辑 | 第127-131页 |
| (一)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竞争与合作统合悖论的理解 | 第127-129页 |
| (二)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竞争与合作统合的可能性 | 第129-131页 |
| 二、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竞争与合作统合的价值目标及原则 | 第131-137页 |
| (一)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竞争与合作统合的基本目标 | 第131-134页 |
| (二)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竞争与合作统合的基本原则 | 第134-137页 |
| 三、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竞争与合作统合的思考 | 第137-144页 |
| (一) 将竞争与合作视为“一物两面”统筹兼顾 | 第137-138页 |
| (二) 进一步理顺地方政府职能 | 第138-140页 |
| (三) 加强地方政府竞合关系的制度化建设 | 第140-141页 |
| (四) 强化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竞合关系中结构层次的功能 | 第141-144页 |
| 结束语 | 第144-1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6-161页 |
| 致谢 | 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