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地面沉降危害 | 第10-11页 |
·地面沉降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洞庭湖沉降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数字高程模型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7-18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工作量表 | 第19-21页 |
2 洞庭湖概论 | 第21-28页 |
·地形地貌概况 | 第22-23页 |
·地质构造背景 | 第23-25页 |
·近现代洞庭湖的演化及开发简史 | 第25-27页 |
·历史时期的演变 | 第26页 |
·近代时期的演变 | 第26-27页 |
·现代时期的演变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基于航空遥感DEM提取研究区地面沉降信息 | 第28-43页 |
·数据概况 | 第28-36页 |
·SRTM | 第28-31页 |
·ASTER GDEM | 第31-36页 |
·数据处理 | 第36-41页 |
·栅格数据提取 | 第37页 |
·投影转换与重采样 | 第37-39页 |
·空间运算 | 第39-40页 |
·数据裁切 | 第40-41页 |
·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数字建模提取代表性研究区地面沉降信息 | 第43-60页 |
·资料收集及目视解译预处理 | 第44-45页 |
·数据处理 | 第45-51页 |
·预处理 | 第45-47页 |
·建立数字高程模型 | 第47-51页 |
·形变模型 | 第51页 |
·精度评定 | 第51-54页 |
·模型精度评价 | 第51-52页 |
·形变精度分析 | 第52-54页 |
·各区域形变模型处理结果 | 第54-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5 洞庭湖盆地沉降分析 | 第60-66页 |
·整个研究区沉降分析 | 第60-61页 |
·代表区域沉降分析 | 第6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 D-inSAR监测洞庭湖盆地地面沉降的应用扩展 | 第66-75页 |
·D-inSAR在地面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现状 | 第66-68页 |
·利用D-inSAR进行洞庭湖盆地地面非均匀沉降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第68-70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68-69页 |
·注意事项 | 第69-70页 |
·利用D-inSAR进行洞庭湖盆地地面非均匀沉降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70-74页 |
·基本步骤 | 第70页 |
·数据选取 | 第70-72页 |
·处理方法与流程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