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1-15页 |
| ·国外的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小结 | 第18-20页 |
| 2 地域性理论研究 | 第20-42页 |
| ·建筑地域性的主要思想与理论 | 第20-30页 |
| ·建筑地域性理论的发展 | 第20-27页 |
| ·当代地域性主要理论思辨 | 第27-30页 |
| ·地域性的影响因素 | 第30-39页 |
| ·自然因素 | 第30-32页 |
| ·经济因素 | 第32-33页 |
| ·建造技术因素 | 第33-34页 |
| ·人文因素 | 第34-35页 |
| ·政治因素 | 第35-37页 |
| ·影响因素之间的层级差异 | 第37-39页 |
| ·当代地域性设计价值观与设计方法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42页 |
| 3 地域视野下的中小型航站楼设计特点 | 第42-82页 |
| ·中小型航站楼的概念界定 | 第42-45页 |
| ·中小型航站楼的设计特点 | 第45-69页 |
| ·中小型航站楼的总体布局 | 第46-57页 |
| ·中小型航站楼的功能流线 | 第57-60页 |
| ·中小型航站楼的建筑形态 | 第60-61页 |
| ·中小型航站楼的建筑材料与构造 | 第61页 |
| ·中小型航站楼的结构选型 | 第61-67页 |
| ·中小型航站楼的共性与特性 | 第67-69页 |
| ·当代航站楼的主要设计理念 | 第69-80页 |
| ·生态节能的航站楼 | 第70-72页 |
| ·适宜技术的航站楼 | 第72-75页 |
| ·人性化的航站楼 | 第75-76页 |
| ·具有表现特征的航站楼 | 第76-79页 |
| ·具有地域特征的航站楼 | 第79-80页 |
| ·中小型航站楼的地域性设计要点 | 第80-81页 |
| ·小结 | 第81-82页 |
| 4 西北地区中小型航站楼地域性研究 | 第82-124页 |
| ·西北地区自然地理、文化背景 | 第82-83页 |
| ·自然地理环境 | 第82-83页 |
| ·人文环境 | 第83页 |
| ·技术经济条件 | 第83页 |
| ·西北地区中小型航站楼概况 | 第83-86页 |
| ·西北地区中小型航站楼的地域性表现 | 第86-121页 |
| ·对历史符号的提取 | 第86-104页 |
| ·对自然的尊重 | 第104-113页 |
| ·对经济技术背景的适应 | 第113-114页 |
| ·优缺点 | 第114-121页 |
| ·西北地区中小型航站楼地域性设计完善 | 第121-122页 |
| ·地域性与动感兼具的航站楼形象 | 第121页 |
| ·整体观下的航站楼设计 | 第121-122页 |
| ·更加精细全面的建筑技术评价 | 第122页 |
| ·地域性视野下的西北地区中小型航站楼的设计逻辑与方法 | 第122-123页 |
| ·小结 | 第123-124页 |
| 5 汉中城固机场航站楼设计实践 | 第124-138页 |
| ·项目概况 | 第124-126页 |
| ·项目建设背景及概况 | 第124-126页 |
| ·自然环境背景 | 第126页 |
| ·汉中人文背景 | 第126页 |
| ·汉中新机场航站楼设计研究 | 第126-135页 |
| ·前期研究 | 第126-128页 |
| ·表现与地域性兼具的航站楼方案设计 | 第128-131页 |
| ·施工图设计 | 第131-135页 |
| ·汉中城固机场航站楼地域性评价 | 第135-136页 |
| ·小结 | 第136-138页 |
| 6 结论 | 第138-140页 |
| 致谢 | 第140-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2-144页 |
| 附录 | 第144-150页 |
| 附表 1 | 第150-156页 |
| 附表 2 | 第156-162页 |
| 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