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18内生质粒pBMB0228的分离融合机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1 前言第14-38页
   ·细菌质粒的基本特征第14-21页
     ·质粒的复制方式第14-17页
       ·质粒的θ复制第15-16页
       ·质粒的滚环复制第16-17页
       ·质粒的D-环复制第17页
     ·质粒的拷贝数和质粒的不相容性第17-18页
       ·质粒的拷贝数第17页
       ·质粒的不相容性第17-18页
     ·质粒分离的稳定性第18-19页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第18-19页
       ·主动分配系统第19页
       ·质粒沉溺系统第19页
     ·质粒的可移动性第19-21页
   ·接合转移松弛酶第21-32页
     ·松弛酶的接合转移功能及分类第22-31页
       ·MOB_F家族第23-24页
       ·MOB_H家族第24-26页
       ·MOB_C家族第26页
       ·MOB_Q家族第26-27页
       ·MOB_P家族第27-28页
       ·MOB_V家族第28-31页
     ·松弛酶的oriT位点特异性重组功能第31-32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研究概况第32-36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基因组的研究概况第33-34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质粒的功能研究第34-36页
       ·携带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及其辅助蛋白基因第34-35页
       ·携带转座因子第35页
       ·编码与接合转移相关的基因第35-36页
   ·质粒分离融合机制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6-38页
2 材料和方法第38-53页
   ·实验材料第38-46页
     ·菌株、质粒和引物第38-43页
     ·使用抗生素第43-44页
     ·培养基第44页
     ·试剂和仪器第44-46页
       ·试剂第44-45页
       ·缓冲液及配方第45页
       ·仪器第45-46页
   ·实验方法第46-53页
     ·分子生物学基本操作第46-49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质粒的制备第46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总DNA的制备第46-47页
       ·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提取第47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电转化第47-48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CaCl_2转化第48页
       ·mob02281基因的点突变第48-49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质粒稳定性检测第49页
     ·蛋白的SDS-PAGE电泳第49-50页
       ·配制SDS-PAGE凝胶第49页
       ·电泳、染色及脱色第49-50页
       ·SDS-PAGE电泳的蛋白样品制备第50页
     ·质粒的接合转移第50页
     ·同源重组第50-51页
     ·位点特异性重组实验第51页
     ·Mob蛋白的表达纯化和切割活性检测第51-52页
     ·α淀粉酶活性检测第52-5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3-100页
   ·质粒pBMB0228的序列分析及相关基因功能验证第53-57页
     ·质粒pBMB0228的复制元件功能验证第54-55页
     ·质粒pBMB0228的接合转移元件功能验证第55-57页
   ·质粒pBMB0228的分离融合机制研究第57-80页
     ·质粒pBMB0228分离现象的发现第57-60页
     ·质粒pBMB0228::Erm的分离位点的确定第60-61页
     ·质粒pBMB0228的分离机制的解析第61-74页
       ·Mob02281和Mob02282参与了质粒pBMB0228的分离第62-68页
       ·Mob02281和Mob02282对oriT1和oriT2的切割活性检测第68-69页
       ·质粒pBMB0228分离机制是Mob蛋白介导的oriT位点特异性重组第69-74页
     ·质粒pBMB0228的融合机制的确定第74-80页
       ·质粒pBMB02281::Erm和pBMB02282::Spc的融合第74-77页
       ·融合质粒的形成机制是Mob蛋白介导的oriT位点特异性整合第77-80页
   ·重组所需的mini-oriT区及Mob02281活性Aa的确定第80-83页
     ·oriT位点特异性重组所需的mini-oriT的确定第80-81页
     ·介导oriT位点特异性重组的Mob02281活性结构域及关键氨基酸位点的确定第81-83页
   ·接合转移重组载体的构建及效果检测第83-94页
     ·Mob02281模块在芽胞杆菌群不同菌株中的接合转移能力检测第83-85页
     ·Mob02281介导的oriT的24bp核心序列的重组效率检测第85-87页
     ·温敏型接合转移重组载体的构建第87-88页
     ·载体pRec-mob1-Ts用于BMB171染色体amyE基因的同框缺失第88-91页
       ·BMB171的amyE基因同框缺失突变体BMB0260的获得第88-89页
       ·BMB171的amyE基因同框缺失突变体BMB0260的表型检测和结果分析第89-91页
     ·载体pRec-mobl-Ts用于BMB171染色体上cry5Ba2和cry2Aa9的基因插入第91-94页
       ·cry基因插入突变体BMB0261和BMB0262的获得第91-92页
       ·cry基因插入突变体BMB0261和BMB0262表型检测第92-94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18基因组测序及序列初步分析第94-100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18基因组的基本特征第95-98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18在蜡状芽胞杆菌群的分类地位第98-100页
4 讨论第100-107页
   ·质粒pBMB0228是一个有价值的用于质粒进化研究的材料第101页
   ·质粒pBMB0228的分离和融合揭示了一种质粒通过接合转移和oriT位点特异性重组进化的模型第101-103页
   ·整合质粒pBMB0228可能以一种新的机制进行复制第103-104页
   ·YBT-1518中含有抑制pBMB0228分离的稳定因子第104页
   ·单链DNA(ssDNA)的暴露会增加oriT位点重组的效率第104-105页
   ·Mob02281和Mob02282介导的oriT位点重组不需要质粒编码的辅助蛋白的参与第105页
   ·Mob蛋白介导的oriT位点特异性重组可用于基因插入和基因敲除中引入的抗性基因的删除第105-106页
   ·YBT-1518的杀线虫活性是多种毒力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体现了细菌中一些基因与特定表型之间的共进化第106-107页
5 总结与创新点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已发表和待发表文献及申请专利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虫水稻对褐飞虱抗性研究及褐飞虱apterousA基因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盾壳霉产孢和生长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