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章 微博舆论监督中谣言的概念与界定 | 第13-23页 |
第一节 有关谣言概念的两派观点 | 第13-16页 |
一、谣言中性论 | 第13-14页 |
二、谣言负功能论 | 第14-16页 |
第二节 社会学与心理学视角下的谣言 | 第16-18页 |
一、社会学视角下的谣言 | 第16-17页 |
二、心理学视角下的谣言 | 第17-18页 |
第三节 传统谣言与微博舆论监督中谣言的联系与区别 | 第18-20页 |
一、微博舆论监督中的谣言是传统谣言的延伸 | 第18-19页 |
二、区分传统谣言与微博舆论监督中谣言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第四节 微博舆论监督中谣言的概念与界定 | 第20-23页 |
一、真与假不是微博舆论监督中谣言的界定标准 | 第20页 |
二、微博舆论监督中谣言具有民间属性 | 第20-21页 |
三、微博舆论监督中的谣言存在于以消息为内容的辩论之中 | 第21-22页 |
四、几种概念的合并与切割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微博舆论监督中谣言的传播周期、类型与基本路径 | 第23-38页 |
第一节 微博舆论监督中谣言的周期 | 第23-27页 |
一、配带影像的谣言周期呈两极化分布 | 第23-26页 |
二、微博舆论监督中谣言活跃周期与谣言敏感度成反比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微博舆论监督中谣言的类型 | 第27-31页 |
一、热点事件微博延伸型 | 第28页 |
二、突发事件现场直播型 | 第28-29页 |
三、挖掘周边信息型 | 第29-30页 |
四、实名举报型 | 第30-31页 |
五、制造谣言动机与谣言属性之间的关系 | 第31页 |
第三节:微博舆论监督中谣言的传播路径 | 第31-38页 |
一、谣言传播制造者——传播的起点 | 第32-33页 |
二、微博舆论监督中谣言的传播者——作为重要传播节点的意见领袖 | 第33-35页 |
三、微博舆论监督中谣言的把关人——谣言的加速器和转换器 | 第35-36页 |
四、微博流行语——舆论压力的形成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微博舆论监督中谣言的对策研究 | 第38-48页 |
第一节 微博舆论监督中谣言的监测 | 第38-41页 |
一、指向内容监测 | 第38-40页 |
二、发展阶段监测 | 第40-41页 |
第二节 作为控制手段的主动辟谣和微博自净功能 | 第41-44页 |
一、微博自净功能的认识局限 | 第42-43页 |
二、微博自净功能与微博舆论监督中的谣言 | 第43页 |
三、官方主动辟谣 | 第43-44页 |
第三节 辟谣的技巧 | 第44-48页 |
一、辟谣时机的选择 | 第44-45页 |
二、辟谣信息的内容构成 | 第45-46页 |
三、辟谣者的选择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