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水环境中双酚A的分布 | 第10-11页 |
·双酚A的毒性 | 第11页 |
·BPA的作用机制 | 第11-12页 |
·与雌激素受体结合 | 第11-12页 |
·与核受体结合 | 第12页 |
·BPA的降解与去除 | 第12-16页 |
·化学方法 | 第12-13页 |
·物理方法 | 第13页 |
·生物修复方法 | 第13-16页 |
·BPA的检测方法 | 第16-17页 |
·环境样品的预处理 | 第16页 |
·BPA检测方法 | 第16-17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几种水生植物对水体微量BPA的去除效果研究 | 第18-27页 |
·静态实验 | 第20-23页 |
·材料和设备 | 第20-21页 |
·植物 | 第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页 |
·测定方法 | 第21页 |
·数据统计 | 第21-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3页 |
·动态实验 | 第23-26页 |
·材料和设备 | 第23页 |
·植物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伊乐藻对BPA的去除效果研究及不同生物量对其去除率的影响 | 第27-32页 |
·伊乐藻对BPA的去除效果 | 第27-29页 |
·材料和设备 | 第27-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28-29页 |
·不同生物量条件对伊乐藻去除BPA的影响 | 第29-32页 |
·材料和设备 | 第29-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8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和待发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