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经验”概念的德育意义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杜威“经验”概念 | 第14-22页 |
第一节 杜威经验概念的内涵 | 第14-16页 |
·杜威经验概念的内涵 | 第14-15页 |
·杜威经验概念的鲜明特点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杜威经验概念的原则 | 第16-18页 |
·连续性原则 | 第16-17页 |
·交互性原则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杜威经验概念的历史源头 | 第18-20页 |
第四节 杜威经验概念对传统经验概念的改造 | 第20-22页 |
·传统经验概念 | 第20页 |
·传统经验概念的理论困境 | 第20-21页 |
·杜威经验概念对传统经验概念的改造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杜威“经验”概念对道德观念的改造 | 第22-29页 |
第一节 对道德观念改造的前提:杜威的人性观 | 第22-26页 |
·杜威关注人和人性的问题 | 第22-23页 |
·杜威的人性观 | 第23-25页 |
·杜威分析人性和道德的关系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杜威经验概念对传统道德的性质的改造 | 第26-28页 |
·道德与内心 | 第26页 |
·道德与规则 | 第26-27页 |
·道德与环境 | 第27页 |
·道德与效用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杜威经验概念对传统道德的层次的改造 | 第28-29页 |
·传统道德的层次:“二元论” | 第28页 |
·杜威把“二元论”统一起来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杜威“经验”概念对道德教育的改造 | 第29-38页 |
第一节 杜威经验概念和道德教育的关系 | 第30-32页 |
第二节 杜威经验概念对传统道德教育目的的改造 | 第32-34页 |
·杜威经验概念对传统道德教育目的的评析 | 第32页 |
·杜威道德教育目的:生长 | 第32-33页 |
·杜威经验概念的道德教育目的的特点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杜威经验概念对传统道德教育中心的改造 | 第34-36页 |
·杜威经验概念对传统道德教育中心的评析 | 第34页 |
·杜威道德教育中心:儿童 | 第34-36页 |
第四节 杜威经验概念对传统道德教育方式的改造 | 第36-38页 |
·杜威经验概念对传统道德教育方式的评析 | 第36页 |
·杜威道德教育方式:实践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杜威“经验”概念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发 | 第38-46页 |
第一节 杜威经验概念对我国道德教育目的的启发 | 第38-40页 |
·树立为了学生的生长的道德教育目的观 | 第38-39页 |
·实现道德教育目的要以经验为桥梁 | 第39-40页 |
·培养学生良好的、全面发展的品格 | 第40页 |
第二节 杜威经验概念对我国道德教育中心的启发 | 第40-43页 |
·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道德教育理念 | 第40-42页 |
·建立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师生关系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杜威经验概念对我国道德教育方式的启发 | 第43-46页 |
·社会生活实践是道德教育的基础 | 第43-44页 |
·深入社会生活实践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