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与深圳城市创新职能比较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 ·创新、城市创新的概念及其界定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27页 |
| ·国内外城市职能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 ·国内外城市创新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 ·研究述评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城市创新职能的理论框架 | 第27-39页 |
| ·城市创新职能的产生 | 第27-29页 |
| ·城市职能的演变 | 第27-28页 |
| ·城市创新职能的发生-城市化与城市创新职能 | 第28-29页 |
| ·城市创新职能的内涵、特征及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 ·城市创新职能的内涵 | 第29页 |
| ·城市创新职能的特点 | 第29-30页 |
| ·城市创新职能的表现类型 | 第30页 |
| ·城市创新职能的影响因素 | 第30-33页 |
| ·城市规模与城市创新职能 | 第30-31页 |
| ·教育水平与城市创新职能 | 第31页 |
| ·外商投资与城市创新职能 | 第31-32页 |
|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创新职能 | 第32-33页 |
| ·产学研联系与城市创新职能 | 第33页 |
| ·城市创新内部运行机制 | 第33-39页 |
| ·交互式学习 | 第34-35页 |
| ·知识的创造与共享 | 第35-36页 |
| ·临近性 | 第36-37页 |
| ·根植性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城市创新职能指标评价体系 | 第39-57页 |
|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9-40页 |
| ·指标体系的初步选择与优化 | 第40页 |
| ·指标的构建 | 第40-49页 |
| ·指标的分析 | 第41-45页 |
| ·指标的形成 | 第45-46页 |
| ·指标体系的具体解释 | 第46-49页 |
|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第49-57页 |
| ·权重确定的方法 | 第49页 |
| ·权重的确定 | 第49-57页 |
| 第四章 :广州与深圳的城市创新职能分析与比较 | 第57-75页 |
| ·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 第57-58页 |
| ·广州与深圳城市创新职能分析与比较 | 第58-66页 |
| ·广州与深圳城市创新职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66-70页 |
| ·城市创新职能与科技水平 | 第68-69页 |
| ·城市创新职能与教育水平 | 第69-70页 |
| ·城市创新职能与政府因素 | 第70页 |
| ·广州、深圳城市创新职能在全国的地位 | 第70-75页 |
| ·研究区域的选取和数据的获得 | 第71页 |
| ·数据的处理 | 第71-7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2-75页 |
| 第五章 广州与深圳城市创新职能绩效分析 | 第75-85页 |
| ·城市创新职能成绩评价 | 第75-77页 |
| ·城市创新职能投入指数 | 第75-76页 |
| ·城市创新职能产出指数 | 第76页 |
| ·城市创新职能投入-产出分析 | 第76-77页 |
| ·城市创新职能效率评价 | 第77-84页 |
| ·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 | 第77-78页 |
| ·城市创新职能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78-80页 |
|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第80-81页 |
| ·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 | 第81-84页 |
| ·小结 | 第84-8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第85-87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85-86页 |
| ·不足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93页 |
| 致谢 | 第93-95页 |
| 附录 | 第95-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