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产业园区发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 2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 第19-28页 |
| ·产业园区的基本内涵 | 第19-23页 |
| ·产业园区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 ·产业园区的类型 | 第20-21页 |
| ·产业园区的功能 | 第21-23页 |
|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3-28页 |
| ·产业集群理论 | 第24页 |
| ·增长极理论 | 第24-25页 |
| ·新产业区理论 | 第25-26页 |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6-28页 |
| 3 黑龙江省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8-38页 |
| ·黑龙江省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 第28-32页 |
| ·黑龙江省产业园区的产业布局 | 第28-29页 |
| ·黑龙江省产业园区的产业结构 | 第29-31页 |
| ·黑龙江省产业园区的发展规模 | 第31页 |
| ·黑龙江省产业园区的发展水平 | 第31-32页 |
| ·黑龙江省产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 ·内生动力不足 | 第32-33页 |
| ·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 | 第33-34页 |
| ·产业集聚程度不高 | 第34页 |
| ·园区管理体制不成熟 | 第34-36页 |
| ·投融资渠道单一 | 第36页 |
| ·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 第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4 国内外产业园区经验借鉴 | 第38-50页 |
| ·美国硅谷的经验 | 第38-41页 |
| ·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管理体制 | 第38-39页 |
| ·多样化的投融资渠道 | 第39-40页 |
| ·成熟健全的服务体系 | 第40页 |
| ·自由开放的硅谷文化 | 第40-41页 |
| ·欧洲科技工业园区的经验 | 第41-42页 |
| ·管理体制凸显非官方色彩 | 第41-42页 |
| ·园区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 第42页 |
|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经验 | 第42-45页 |
| ·政府、企业相辅相成的管理体制 | 第43页 |
| ·灵活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 | 第43-44页 |
| ·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 第44-45页 |
| ·首创区域自治性组织——“发协委” | 第45页 |
| ·大连软件园的经验 | 第45-48页 |
| ·“官助民办”的管理体制 | 第45-46页 |
| ·健全的人才培育体系 | 第46-47页 |
| ·专业化、系统化的客户服务体系 | 第47-48页 |
| ·园区品牌的打造和推广 | 第48页 |
| ·国内外产业园区经验的启示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5 黑龙江省产业园区发展对策建议 | 第50-58页 |
| ·政府职能的转变 | 第50-51页 |
| ·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 | 第50页 |
| ·实施政府采购制度 | 第50-51页 |
| ·运营主体市场化 | 第51页 |
| ·完善园区服务体系 | 第51-52页 |
| ·培育中介服务组织 | 第51-52页 |
| ·建立物流服务体系 | 第52页 |
| ·完善配套生活服务设施 | 第52页 |
| ·构建区域网络系统 | 第52-54页 |
| ·促进园区中网络要素间互动 | 第53页 |
| ·推动园区间产业协调发展 | 第53-54页 |
| ·拓宽市场融资渠道 | 第54-55页 |
| ·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 | 第54页 |
| ·加速资本市场融资 | 第54页 |
|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 | 第54-55页 |
| ·构筑专业人才“蓄水池” | 第55-57页 |
| ·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 | 第55页 |
| ·重视专业人才的培育 | 第55-56页 |
|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 第56页 |
| ·创新人才管理体制 | 第56页 |
|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