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的救济机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8页
   ·研究背景第11-13页
   ·文献述评第13-14页
   ·研究意义第14-15页
     ·理论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实际应用的意义第15页
   ·论题界定和研究框架第15-18页
     ·研究论题的界定第15-16页
     ·研究的基本框架第16-18页
第1章 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的救济机制概述第18-40页
   ·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救济机制的含义界定第18-22页
     ·权利救济释义第18-19页
     ·机制与救济机制第19-20页
     ·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的救济机制第20-22页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的基本结构第22-26页
     ·多元化的诉讼权利救济方式第22-25页
     ·诉讼权利救济方式的内部关系第25-26页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的适用对象第26-34页
     ·诉讼权利之含义第26-29页
     ·诉讼权利的类型化第29-31页
     ·诉讼权利需要救济机制的保障第31-34页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的价值第34-40页
     ·实体保障机制第35-36页
     ·对话交涉机制第36-37页
     ·实质参与机制第37-38页
     ·权力控制机制第38-40页
第2章 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之检讨第40-65页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结构的失衡第40-50页
     ·畸少的诉中救济第40-46页
     ·宽泛的终局救济第46-50页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配置的失序第50-54页
     ·救济配置缺位的问题第50-52页
     ·救济配置过度的问题第52-53页
     ·救济方式随意的问题第53-54页
   ·诉讼权利救济系统构造的失当第54-58页
     ·碎片化的诉中救济程序设计第54-55页
     ·交叉性的救济方式功能定位第55-57页
     ·不合理的救济方式衔接关系第57-58页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的后果分析第58-65页
     ·终局救济适用的中心化第58-59页
     ·特殊救济方式的普通化第59-60页
     ·救济成本支出的扩大化第60-62页
     ·救济功能失灵的常态化第62-65页
第3章 比较视野中的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之模式第65-79页
   ·独立救济及附带救济并行的模式第65-74页
     ·德国法上的民事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模式第66-69页
     ·日本法上的民事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模式第69-72页
     ·独立救济与附带救济并行的模式之特点第72-74页
   ·附带救济的“一元”模式第74-76页
     ·“一元”模式的基本内容第74-75页
     ·“一元”模式的基本特点第75-76页
   ·我国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模式第76-79页
     ·独立救济和附带救济的混用第77页
     ·救济层次的“梯状”结构第77-79页
第4章 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救济机制重塑之法理第79-96页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的因循原则第79-85页
     ·普遍救济原则第79-80页
     ·有限救济原则第80-82页
     ·用尽普通救济原则第82-83页
     ·救济相称原则第83-85页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的理念超越第85-91页
     ·从传统模式的固守到协同主义的可能第85-88页
     ·从独重权利拓展到并重救济强化第88-89页
     ·从独尊终局救济到突出诉中救济第89-91页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的模式转型第91-96页
     ·采取独立救济和附带救济相结合的“双轨”结构第92-93页
     ·构筑诉讼权利救济体系的“金字塔式”组织层级第93-96页
第5章 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救济机制完善之路径第96-130页
   ·确立独立救济机制的主导地位第96-102页
     ·确立独立救济机制主导地位的原因第96-100页
     ·确立独立救济机制主导地位的基本要求第100-102页
   ·救济机制适用对象范围的界定第102-108页
     ·扩大独立救济的适用范围第102-103页
     ·救济范围限制的可能趋势第103-105页
     ·救济范围限制的本土向度第105-108页
   ·诉讼权利救济机制的功能分流第108-115页
     ·功能分流总述第108-111页
     ·功能分流分述第111-115页
   ·诉讼权利救济机制的程序建设第115-123页
     ·作为原审救济的异议的程序建构第115-117页
     ·作为二次救济的复议的诉讼化改造第117-119页
     ·作为附带救济的上诉的程序建构第119-120页
     ·作为特殊救济的再审的程序建构第120-123页
   ·救济机制内部结构关系的梳理第123-130页
     ·建立救济过滤及救济链接机制第123-126页
     ·异议与其他救济方式的关系梳理第126-128页
     ·复议与其他救济方式的关系梳理第128页
     ·上诉和再审的关系优化第128-130页
结语第130-132页
参考文献(以汉语拼音为序)第132-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工作情况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民调解的监管机制研究
下一篇:铁电场效应晶体管的保持性能与负电容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