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韧性及其提升对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文献综述第12-15页
     ·国内相关研究第12-13页
     ·国外相关研究第13-15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7页
     ·研究目的第15-16页
     ·研究意义第16-17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9页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韧性概述第19-25页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及特点第19-20页
   ·职业韧性的内涵第20-23页
     ·职业韧性的概念第20-21页
     ·职业韧性过程模型第21-23页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韧性第23-25页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韧性问题的提出第23页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韧性的影响因素第23-25页
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韧性的现状第25-33页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韧性普遍受到重视第25-28页
     ·政府的重视第25-26页
     ·企业的重视第26-27页
     ·社会的重视第27-28页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韧性在逐渐增强第28-33页
     ·法制意识、维权意识逐渐增强第28-29页
     ·职业意识逐渐增强第29-30页
     ·学习、技能培训意识逐渐增强第30-33页
第四章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韧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33-41页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韧性存在的问题第33-35页
     ·职业挫折心理脆弱化第33-34页
     ·职业挫折行为幼稚化第34-35页
     ·职业挫折应对方法简单化第35页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韧性不足的原因第35-41页
     ·个体因素第35-36页
     ·家庭因素第36-37页
     ·企业因素第37-38页
     ·社会因素第38-41页
第五章 培养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韧性的对策第41-57页
   ·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第41-43页
     ·健全立法,优化制度环境第41-42页
     ·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优化就业环境第42-43页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拓展就业空间第43页
   ·企业的管理和创新第43-46页
     ·创新激励机制,增强工作积极性第44页
     ·改善客观环境,提高工作满意度第44-45页
     ·健全学习培训制度,拓展提升知识技能第45-46页
   ·社会其他组织的参与和帮助第46-49页
     ·发挥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归属意识第46-47页
     ·完善心理救助体系,加强人文关怀第47-48页
     ·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加强正面引导第48-49页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韧性的自我培养和提升第49-52页
     ·加强职业定位,培养提升职业自信心第50页
     ·加强知识技能学习,培养提升职业竞争力第50-51页
     ·增强沟通合作意识,培养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第51-52页
     ·加强挫折教育,培养提升挫折容忍力第52页
   ·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和导向第52-57页
     ·加强“三观”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道德素质第53页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新生代农民工良好职业素养第53-54页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新生代农民工抗挫折的心理素质第54-57页
结语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致谢第63-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国初期毛泽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想研究
下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以甘肃东南地区X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