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目录 | 第10-15页 |
绪论 | 第15-32页 |
第一节 《尚书》文体研究历史回顾 | 第15-28页 |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意义、方法和不足 | 第28-32页 |
第一章 三代“纳言”礼制和《尚书》“记言”性质 | 第32-74页 |
第一节 尧舜三大礼系与“纳言”传统及《尚书》记言的功能 | 第33-38页 |
一、记言以存礼 | 第34页 |
二、记言以表功 | 第34-35页 |
三、记言以明道 | 第35-38页 |
第二节 西周礼制和《尚书》的记言性质 | 第38-41页 |
一、吉礼与《尚书》记言的宗教性特征 | 第38-39页 |
二、凶礼、军礼、宾礼与《尚书》记言的政治性特征 | 第39-40页 |
三、嘉礼与《尚书》记言的教化性特征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孔子与《尚书》的编定 | 第41-57页 |
一、关于《尚书》编纂成书之歧见 | 第41-45页 |
二、孔子“克己复礼”的人生理想与《尚书》的编定 | 第45-52页 |
三、孔子整编《尚书》的资料来源及其文体 | 第52-57页 |
第四节 《尚书》与《春秋》、《诗经》的比较 | 第57-74页 |
一、“左史记事,右史记言”与古人重视“立言”的传统 | 第57-63页 |
二、《尚书》与《春秋》文章体式的比较 | 第63-64页 |
三、“掌书以赞治”与《书》、《诗》职能的分工 | 第64-74页 |
第二章 《尚书》文体的类型与内涵(上):《尚书》的文体 | 第74-151页 |
第一节 “书”体的形成及其在中国文、史话语体系中的地位 | 第75-85页 |
一、从资料来源看“尚书体”的初步形成及其文体特征 | 第76-78页 |
二、从资料的组织方式看“尚书体”的特征 | 第78-81页 |
三、从史官职能看《尚书》在中国文、史话语体系中的地位 | 第81-85页 |
第二节 典、谟与上古社会的行政制度 | 第85-108页 |
一、《尧典》与上古社会的行政制度 | 第87-100页 |
二、谟体与上古社会制度 | 第100-108页 |
第三节 誓、诰、命与圣王之道 | 第108-123页 |
一、誓体与古代帝王争夺政权的策略 | 第109-113页 |
二、诰体与西周统治者稳固政权的措施 | 第113-116页 |
三、命体与周人维护政权长治久安的政治理想 | 第116-123页 |
第四节 贡、范、刑、训与上古三代的文化观念 | 第123-138页 |
一、《禹贡》与中国古代人、地相关的文化生态观 | 第124-127页 |
二、《洪范》与中国古人注重经验的政治哲学观 | 第127-131页 |
三、《吕刑》与周人“明德慎罚”的厚生爱民意识 | 第131-134页 |
四、贡、范、刑的文体特征及其流变 | 第134-138页 |
第五节 训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 第138-142页 |
第六节 征与誓之辨别 | 第142-147页 |
第七节 歌与歌行体 | 第147-151页 |
第三章 《尚书》文体的类型与内涵(中):《尚书》涉及的文体 | 第151-167页 |
第一节 “作诗言志”与“赋诗言志” | 第151-153页 |
第二节 箴与中国人的内省精神 | 第153-155页 |
第三节 盟与周代的“司盟”制度 | 第155-157页 |
第四节 谚与“雅俗之辨”的文学现象 | 第157-159页 |
第五节 辞与“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 | 第159-161页 |
第六节 册与册命礼 | 第161-167页 |
第四章 《尚书》文体的类型与内涵(下):《尚书》影响形成的文体 | 第167-179页 |
第一节 赞与“掌书以赞治”的史官职能 | 第167-168页 |
第二节 言与周代贵族的礼乐教育 | 第168-173页 |
第三节 戒、规、箴之区别及其与周代的天子听政制度 | 第173-179页 |
第五章 西周礼制与《尚书》文体的成因 | 第179-198页 |
第一节 上古社会的祭祀仪式与《尚书》文体形成 | 第179-187页 |
一、祭祀天地山川仪式与歌、辞、盟、誓类文体的产生 | 第180-183页 |
二、祭祀祖先仪式与典、册类文体的形成 | 第183-187页 |
第二节 宗周社会的政治制度与《尚书》文体形成 | 第187-198页 |
一、完备的史官制度与诰、命、训等政令性文体名称的确立 | 第188-191页 |
二、“以言成事”的参政、议政制度与讽谏类文体的形成 | 第191-195页 |
三、宗周社会的“乐语之教”与《尚书》文体的形成 | 第195-198页 |
第六章 《尚书》文体对后世文体的影响 | 第198-233页 |
第一节 《尚书》文体对官方文书的影响 | 第203-215页 |
一、《尚书》文体提供了公文写作的基本范式 | 第204-208页 |
二、《尚书》文体开创了中国公文的基本文体形态 | 第208-215页 |
第二节 《尚书》文体对散文、骈文、小说等文体的影响 | 第215-233页 |
一、《尚书》文体对散文的影响 | 第215-224页 |
二、《尚书》文体对骈文的影响 | 第224-227页 |
三、《尚书》文体对小说等其它文体影响 | 第227-233页 |
结语 | 第233-236页 |
参考文献 | 第236-245页 |
致谢 | 第245-24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著、论文目录 | 第2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