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治理中大、小截面抗滑桩合理性比较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4页 |
| ·土拱效应及桩间距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桩的截面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17页 |
| ·课题研究目标 | 第14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页 |
| ·研究方案 | 第17-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 | 第18页 |
| ·课题的创新性 | 第18-19页 |
| 第2章 抗滑桩与岩土体相互作用 | 第19-29页 |
| ·岩土体滑坡推力的传递机理 | 第19-23页 |
| ·土拱效应的形成机理 | 第19-20页 |
| ·土拱受力分析 | 第20-23页 |
| ·合理桩间距的确定 | 第23-28页 |
| ·水平方向上桩间距的确定 | 第24-26页 |
| ·竖直方向上桩间距的确定 | 第26-27页 |
| ·桩间距的确定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基于FLAC3D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29-35页 |
| ·FLAC/FLAC3D软件基本简介 | 第29-31页 |
| ·FLAC3D计算基本原理 | 第30-31页 |
| ·滑坡与抗滑桩的数值模拟 | 第31-34页 |
| ·岩土体的数值模拟 | 第31-32页 |
| ·桩的数值模拟 | 第32-33页 |
| ·接触面和滑动面的数值模拟 | 第33页 |
| ·失稳判定标准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4章 两种类型滑坡数值模拟分析 | 第35-66页 |
| ·圆弧型滑坡 | 第35-54页 |
| ·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 | 第35-36页 |
| ·FLAC3D数值模拟 | 第36-41页 |
| ·桩的结构设计 | 第41-52页 |
| ·四种抗滑桩经济效益对比 | 第52-54页 |
| ·折线型滑坡 | 第54-64页 |
| ·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 | 第54-55页 |
| ·FLAC3D数值模拟 | 第55-57页 |
| ·桩的结构设计 | 第57-63页 |
| ·四种抗滑桩经济效益对比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本文结论 | 第66页 |
| ·本文展望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